乾隆四十五年的时候,正阳门不知道为什么,忽然就燃了起来,烧毁了东西月墙、官房、铺面房和大街上的一些设施和铺面。
那是皇宫的正门,而且还是交通要道,不修会有碍观瞻,总的来说那是一件规模宏大的维修工程,交由质郡王永瑢负责,经过三年的施工,总算在乾隆四十八年完工,不过总成本超过了预算,尤其是砖块,超过了预算的三成。
宫里的砖,尤其是正阳门这种中轴线上的建筑所用的砖块都是用的临清进贡的砖块,这种砖块取自当地才有的“莲花土”,黄河淤沙严重,同时也在临清留下了细腻无杂质,沙粘度适宜的河沙,河水冲刷后会在岸边留下如同莲花瓣一样的图案,因此被称为“莲花土”,用它烧制的砖块敲击有声,天坛回音壁所用的砖块也是临清的贡砖。
但是当时运费涨了,而且烧砖用的柴薪也涨价了,这导致了预算超标。这本来不是什么大问题,盛世时涨价是很正常的,可是等工程完工后,新旧翁城却出现了一条横的裂缝,这可把负责督修的英廉给吓着了。
往坏的方向说,这是一次“天启”,本来无故失火就很不正常,后来检查过后发现,新的翁城没有重新筑地基,而是在原来的地基上架木制成。
普通人过的地安门也就算了,可是正阳门是皇帝经常要走的,万一出了问题倒塌了,那就关系重大,于是英廉上了个折子,请将新旧翁城一起重修,不过这费用由英廉自己承担。
内务府总管和珅知道这件事后,也上了折子,表示虽然正阳门是由英廉负责,但他总理工程,所有兴修都与他有关,英廉请罪自赔,和珅不敢置身事外,重修应由内务府议处,所有费用由和珅和英廉来承担。
乾隆的朱批写着,费用由英廉、和珅以及工程监督员外郎喜顺三人共同负责赔偿。不过话是那么说的,真到了报销的时候能拿到钱再说吧。
永瑢要递一个折子上去奏禀此事,又恰巧他前几天练习射箭的时候用力过猛有点手疼,于是写奏折这件事就由举人来负责了。
首先不能用请安折子来写这件事,康熙年间江宁织造曹頫在“恭请圣安”,报告了江南稻米收成和粮价上涨的事情后,“顺便”奏报两淮盐差李陈常在任上病故。
先不提为什么丰收了粮价还要上涨的问题,请安折子上报死讯本来就很不吉利。这两个错误可大可小,好在康熙念在与曹家多年的感情,曹頫还是个“无知小孩”,所以康熙没有仔细追究。
他的朱批是:知道了,米价还贵,如何说十分收成,病故人写在请安折内甚属不合。
用密折也不行,永瑢与和珅有多大的矛盾,要靠告黑状来置之于死地?
谁都有第一次,可能看举人酝酿那么久还酝酿不出来,表情跟便秘了似的,永瑢才点了他一下。
乾隆下江南的时候修建了很多行宫,其中有一座名叫太平庄,里面有值班房、军机处等,还有陪同官员的公馆,那里的款子也没有销算。
乾隆已经七十多了,年轻的时候他胃口不错,不仅要顿顿有肉,还要加餐,现在口味偏清淡,蔬菜吃得比较多,口味偏绵软易消化,诸如茄泥和豆腐这种农家菜也摆上了膳桌。
他不抽烟喝酒,唯独对茶叶情有独钟。明洪武之前的茶都是团茶,那东西泡起来很麻烦,就算不用皇帝亲自泡,朱元璋还是爱和芽茶,也就是简单的开水泡茶。
游牧民族爱喝奶茶,乾隆有时也喝点,但是还是雪水烧开了直接冲泡更爱喝。
翻译过来说乾隆现在追求的是一种清爽高雅的情趣,有点像雍正皇帝,这和他刚即位时那种爱热闹的情趣是完全不同的。
乾隆五年的上元节大宴前,监察御史仲永檀曾上奏不要那么奢靡。上元庆典是清廷拉拢外藩,对属国怀柔威慑作用的外交事务,唐玄宗曾经在丹凤楼宴请突厥使节,结果双方因为座次问题打起来了。
能让朝贺的使节规矩坐在那儿已经不容易,有时布置战事也需要在宴会上训诫,乾隆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学习藏文、蒙古语,平大小金川后还有苗语,也就是说这种场合是不能降低标准的,于是乾隆利用了“外藩蒙古,朝觐阙庭,赐宴同饮”是历朝历代不可或缺的典礼作为“挡箭牌”,没有采纳仲永檀的奏折。
仲永檀是乾隆元年进士,他因为揭开了张廷玉和鄂尔泰的党争,以及揭发了吴士功折子泄密的真相,成为了众矢之的。
告密到那儿都惹人烦,告密告密就更惹人厌了。仲永檀系贫寒出身,进京赶考的时候妻子给他蒸了几锅高粱馒头,还有满满一口袋面,作为千里旅行的饭食,哪晓得他赶到京城的时候考期过了,口袋里只有两个窝窝头,等下一次科举还要等四年。
仲永檀伤心欲绝,捧着两个窝窝头痛哭失声,正巧被微服私访的乾隆遇到了。
民间杜撰的乾隆微服私访不全是假的,乾隆看到了那一幕动了恻隐之心,于是乾隆给了仲永檀补考的机会,仲永檀也因此成了进士,人送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