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和太孙朱允熥认真听着吴伯宗说的话,仔细了解着这里面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以希望从中能得出什么有用的信息和线索来。
这张铭倒不是那种泯灭良心的人,他心里多多少少带着些愧疚,要不然这件事儿指不定什么时候才能爆出来。
不待朱元璋和太孙朱允熥说什么,应天府尹吴伯宗接着说道。
“身体差了以后张铭心里更加惦记着被害的陈二,后来张铭觉得自己身体不行了,他才有了将这件事儿说出来的勇气。”
“因此他返回应天找上了陈三,主动和陈三说了这件事儿,刚开始陈三是不相信张铭说的话的,直到张铭将陈二身上的衣服和陈二身上的标记说出来后容不得陈三不信了。”
“听陈三说他仔细回忆了陈二出走那时的场景,陈二身上穿的确实和张铭说的一样。”
“确认张铭和陈三没有任何的关系、确认张铭没有说谎后陈三慢慢相信张铭了。”
“后来陈三亲自去汪府外面走了一趟,打算亲自验证一番,结果还不待他挖开汪府外面的路就被人给告到了官府。”
说着应天府尹吴伯宗抬头看向朱元璋而后继续说道。
“不瞒皇上说,微臣之前已经见过陈三了,有人状告他破坏道路,微臣将陈三口头教育一顿后放了出去,结果刚出衙门没多久,陈三又去汪府外面挖了起来。”
“这次微臣将他抓起来关了两天,借此给他一点教训让他有些收敛。”
“谁知第二次将陈三放出去后他依旧不知悔改,继续挖路,这次微臣直接让人打了他十几大板,又将他关了起来。”
“几天后他的朋友来州衙替陈三求情,微臣觉得给陈三的教训也不少了,才将人放了出去。”
“这次出去后陈三确实没再去汪府外面搞破坏了,微臣这提着的心也放了下来。”
听吴伯宗这么说来,这陈三也是一个倔人。
吴伯宗不让他做的事儿他还非要去做,就算被抓起来,被打一顿都在所不惜。
可能陈三这样的人在别人眼里看着很傻,但朱允熥却觉得他还挺执着,身上有一股子蛮劲儿和傻劲儿,这样的人本性不会太坏。
朱允熥还没回过神来,应天府尹吴伯宗接着说道。
“这陈三倒是放弃去汪府外面挖路了,可他为哥哥报仇的心还没死,没几天后他又拿着一张诉纸跑了过来。”
“诉纸上写着他挖路的目的,他哥哥陈二出门以及被张铭埋在汪府外面的经过,拿着诉纸后的陈二要求州衙给他一个交待,并要求州衙将他哥哥的尸首挖出来入土为安。”
“接到诉纸之后微臣不能不做事儿啊!微臣仔细分析了他诉纸中的内容,加上陈三这些天的表现,微臣决定相信陈三一次,因此做出了封路找人尸首的决定。”
“只是微臣没想到皇上和太孙会在汪府里面,因此挡了皇上和太孙的路,微臣有罪。”
除了自己挡路被叫到这里外应天府尹吴伯宗再也想不到还有什么理由能被皇上叫到这里。
因此吴伯宗识趣的和朱元璋、太孙朱允熥认了错,而后等待着朱元璋接下来的吩咐。
听到应天府尹吴伯宗说的话,朱元璋开口询问道。
“陈三写的诉状有没有带?”
“咱看看那陈三到底怎么写的?他到底想要告些什么?有什么诉求?”
听到朱元璋说的话,应天府尹吴伯宗摸了摸身上,而后从怀里掏出一张纸递给朱元璋,而后说道。
“回皇上,这就是陈三的诉状。”
“请皇上、太孙过目。”
闻言朱元璋从吴伯宗手里接过状纸,而后翻开查看。
诉纸上的内容确实和吴伯宗说的差不了多少,诉纸中陈三提到他的哥哥被人谋害而藏尸在汪府外面的路害的真相。
除了这些诉求之外陈三还将张铭说的东西和罪证也一并写了上去,还说张铭留下了一封亲笔书信作为证据,以免自己突然离世而延误了案子的进展。
看着诉纸中的内容朱元璋不禁陷入沉思,这张铭想的倒是周全,看他这个样子应该不像是作伪证,也不像是带有什么别的目的。
难道这个案子真的是偶然发生的吗?只不过是恰巧将他们困在了汪府内,朱元璋对这件事儿到现在都怀有质疑。
看完后朱元璋将手里的状纸转交给一旁的太孙朱允熥,希望他能从里面看出什么东西来,再说了案子已经交给允熥负责,允熥了解其中的来龙去脉也是正常。
见状朱允熥从朱元璋手中接过诉状,而后粗略的看了一眼,便将状纸收了起来。
先前听应天府尹吴伯宗说话朱允熥已经了解的差不多了,朱允熥也相信吴伯宗这人的严谨和认真,他绝对不会将里面的细节弄错的。
其次就是陈三和张铭这两个人,陈三讲义气、执拗还较真,他不是那种能轻易被别人利用的人,一定有什么东西让他坚信埋在汪府外面的人就是他的哥哥陈二。
张铭这个人也是个性鲜明,心软、善良、富有正义感,先前他不揭穿这件事儿完全是为了家人考虑,后面他依旧选择不揭穿是为了一起施工的队友考虑,直到这件事儿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