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江船厂曾为宋、元制造过大量海船,为明王朝保卫京畿、防御倭寇、海上漕运、江防、海防……做出巨大贡献,也曾为海上丝绸之路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全长二十余米,宽五米,排水量可能超过三十吨的福船。高大如楼,其底尖,其上阔,其首昂而口。 据说在海上有良好的运动性,遇上大风浪也不会轻易翻覆,适合远洋航海。稳度安全性佳,遇到大浪时,福船式的船有较大机会存活。 沙船可不是装沙的,这是一种防沙平底木船。船上装有多桅多帆,航速比较快,舵面积大又能升降,吃水浅,阻力小,能在海上快速航行,适航性能好,载重量大。船厂匠人说了,前元时期大沙船达1200吨以上。 头尖体长、上宽下窄的广船若是与福船在海中相撞,福船会被撞碎。 匠人们表示现在的船虽然偏小,但是完全有能力造出来更大的船。 老朱和大朱自然知道一些消息了,知道了朱雄英最近这段时间对于船、对于大海非常感兴趣。 所以袭封靖海侯的吴忠得到了机会,他的父亲是被追赠海国公的吴祯。他在朱雄英出生的那一年总领江阴四卫水军,出海追捕倭寇,一直追到琉球附近海面,缴获倭寇兵船,献俘京师。 如今作为大都督府佥事的张赫主要负责开辟海运航道,督促海上运输事务。但是他现在还有一个重要任务,那就是一旦皇太孙有所问,必须要如实回答。 这简直就是老朱家的传统了,老朱面对大朱的时候,那是不吝放权的,让太子身边有着一大群文臣武将。现在太孙虽然没有掌权,可是太孙要是想要和文武接触,老朱并不反对,甚至是乐见其成。 倒是宋国公冯胜上表请罪,周王朱橚请罪的折子也很快传来。 这一对翁婿现在知道害怕了,私下里见面被锦衣卫知道了,皇太孙可是敲打了。周王朱橚也不敢大意,倒不见得是害怕皇太孙,主要是担心他的父兄多想。 老朱和大朱非常满意朱雄英的表现,皇太孙的表现算得上是进退有度、很有分寸的。 朱雄英对一些军武之事感兴趣,这一点老朱他们是再清楚不过了。他们也从来都不阻止朱雄英去找一些武勋,也安排了一些武勋给朱雄英讲课。 不过朱雄英也不会和这些武勋有过多的交流,不会和他们有太多的交集。 看起来这个皇太孙只是想要知道一些军务而已,没有打算现在就在军中培养羽翼的打算,没有想要在这个时候插手五军都督府或者各地卫所的意思。 朱雄英觉得自己现在的生活还是比较充实的,他也算是乐在其中。 时不时的跑去骑马射箭,兴趣来了还和傅让等人在演武场放对。至于一些大儒、翰林给朱雄英讲课也是有的,或者是武勋给朱雄英上课,这也是存在的。 少不了的,朱雄英隔三差五的出宫逛逛,昭狱之类的地方去的少,船厂去得多。 英武少年再次出现在应天府的街头,身边跟着几个人。除了五大三粗的青年之外,也有面白无须的青年,包括看起来年岁不小的中年人。 少不了的还有傻小子,以及亭亭玉立的少女。 “靖海侯,都说虎父无犬子。”走在前面的朱雄英忽然开口,说道,“若是让你督剿倭寇,可敢领命?” 吴忠连忙跪下,信心十足的说道,“末将愿立军令状!” 朱雄英笑了笑,随即说道,“我最近也留意了一下,据说东瀛分裂,似是出现南北两朝。那些战败的,跑来劫掠。那些人当中,有什么领主、商人、浪人,也是该死。” 吴忠继续听命,而朱雄英则开口,“这里面也有不少暴民,有着一些我大明子民。我给你道旨意,给我多抓些倭寇,给我搞清楚东瀛的状态,摸清楚那些倭寇的底细。你是靖海侯,以后能不能乘袭海国公,那就看你能耐了。” 吴忠表情振奋,激动说道,“末将领命,多些皇太孙栽培!” 看了眼冯城,朱雄英说道,“北地你就别去了,和靖海侯一道出去吧。二舅,你也跟着一道去吧。若是二舅立功,外甥也好说上话,为二舅争个爵位。” 常森立刻开心起来,作为皇太孙的三舅,他自然是不适合出去领兵的。但是不出去领兵,他哪里有机会立功啊。 虽然作为开平王的三子,虽然有荫封,不过基本上也落不到他的头上来,那是大哥常茂的爵位。想要争取一个爵位,对于他来说实在是太难了。 又是愉快且充实的一天,朱雄英在外逛了一天,去了一些地方,看了看自己想要看的东西,掌握了一些自己想要知道的信息。 至于他的弟弟妹妹们这个时候也是非常开心的,只要跟着他们的皇兄,就有出来逛的机会,不用像其他皇子、皇孙那样在皇城里困着。 如今的皇宫里,小孩子可不少。不要说一些还没有成年的皇子了,皇孙也开始多了一些。 比如说朱标第四个儿子朱允熞也出生了,这也就是朱允炆的同胞弟弟,是真正的亲兄弟。 朱雄英回到了皇宫,打发弟弟妹妹回东宫,他则是直奔武英殿。既然已经开口了,当然要将一些事情落实,他也不担心一些事情,这并不难。 看到朱雄英,老朱就说道,“太孙,你该是知道咱的海禁吧?” 朱雄英还真的知道这些,主要是为防沿海军阀余党与海盗滋扰,下令实施海禁。 因为江浙一带的百姓,甚至当时居住在泉州一带的外国商团曾经协助过张士诚、方国珍等人与之争夺天下,使他对海上贸易产生了担忧。再加上民间私人海外贸易和倭寇的猖獗,老朱确立了严厉禁止的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