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专门有人在这里值班!”
刘半程看到,侍卫手上拿着两份名单,上面登记着遇难者家属姓名和职务。
侍卫还介绍到,“从海防大营到出事地点还有23公里,是海防大营的出海口,前方也是界于焱国和梁国海域的交叉口。这里三面环海,取名为朱砂港!”
刘半程心想,朱砂港,多么具有浓郁军事色彩的地名。
侍卫还说,“这几天陆续来奔丧的家属,有数千人,分别住在龙沙岗和劳古村等地,还有部分家属入住在朱砂港。
朱砂港这个地方,1万人左右,但本地人并不多,大部分是海防将士和家属。
这里大部分都是平房,随处可见军事景区等标志。
整个朱砂港的气氛显得很压抑,大街上的商户全部停业。
侍卫告诉刘半程,“一是防止遇难尸体无处安放,担心有瘟疫,另外一个就是出了这么大事故,咋还能正常买卖和交易呢?”
这一路上晶雪夫也没有说一句话,据随从讲,就是流眼泪,什么话也没有说。
伴行的侍卫明显是个话唠,悲伤的气氛并没有影响他的诉说,“十多年了,这是第一次在没有战事的环境下,一下子死了这么多人。那可是1000多条人命啊,他们可都是大梁国军队的骨干和业务精英啊!”
是的,刘半程也确实为他们惋惜。
前面,刘半程见到,接待遇难家属的平房门口已设有卫兵在站岗,都配备了军医。
外面帐篷上都贴着预防瘟疫的告示。
侍卫提醒刘半程,“你们此行的活动范围不要扩大,这里实施封闭管理。”
刘半程的心情一直很沉重,点头答应,并向随行人员传达下去。
来慰问的一行人到了朱砂港后,晶雪夫人就被军方将军接走了,刘半程只看到了一个背影。
不过晶雪夫人的背影让刘半程十分好奇。
觉得这个晶雪夫人的体型和走路的姿态,咋那么熟悉,可一时又想不起来在哪见过她。
于是,一行人到达目的地后,朱砂港服务卫兵给每个家属都制作了一个通行的虎字令牌,刘半程被安排到一栋平房的最里面的一个单间里。
其它人,住在大院里的帐篷中。
晚上是大锅饭,也就是现代人适用的自助餐,青椒鸡蛋等10个菜,以及馒头,花卷,米饭等主食。
第二天海防大营专人来征求家属的意见,询问他们所需要求。
据说,这次梁国遇难的,属许阳城官兵多,在1000余人当中有280名是许阳城派去的。
因为这次事故影响比较大,第二天,老梁王还专门到海防大营亲自了解情况。
据说还下到失事的战船上每一个舱室,仔细观察每一个将士的战位,详细询问有关细节。
梁国最高的长官能够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与海防大营将军及有关家属座谈,一起分析时势原因,实则不容易。
据说在会见遇难者家属时,老梁王都掉泪了。
后来,据当地老百姓讲,四五月份是这里天气变化较为频繁的季节,他们大营作过统计,从冬天到来年夏天,经常会刮起7级以上大风,大概能有100天左右。
刘半程想起兄弟杨勇,应该就是在这个季节,这个战船上遇难的。
侍卫和刘半程面对着眼前的战船,他说,
“这种战船,不同于水上航船。”
“战船将士的生活十分枯燥,他们出行训练,一般都得一至两个月,由于空间有限,生活供给十分严格,尤其是水,每人每天只能喝到半坛淡水,战船的铺位出只有不到半米宽,卧室里又没有调节空气的设备,在这种情况下生活数十天,真的是考验人呢!”
这次事故最后,由梁国太尉宣布确定遇难者为梁国功臣身份,海防大营身份最高的将军也表态,善后工作一定要让家属满意。
话说,刘半程所住的房间,从窗户往外看就是海滩浴场,快晚上的时候,潮水已经减退,有几位遇难家属,在海滩上摆了香蕉、苹果,和白酒,烧了黄纸,祭奠亡灵的哭声,融入了海风。
他们的前面就是两座一高一矮的山峰,夹海相对,向天边延伸,在守卫着梁国漫长海岸线和万里海疆的安宁,海上的夕阳,渔歌唱晚,岸边涛声如战鼓千里不息。
其实,陪同晶雪夫人来到这里祭奠,刘半程的心情一直很沉重,一边是对自己兄弟杨勇离开的不舍,一边对那些梁国精英们命运的不确定性,生命的不确定性,对梁国海防安全的不确定性,心生忧虑。
作为梁国人一员,如果死在你追我赶的训练场上,或者死在真刀真枪的战场上,都是值得的骄傲和光荣的,而大厨杨勇死的不是厨房,也不是战场,而是死在一起事故当中,确实让人感到悲哀。
据说这次事故的原因还是很模糊的,梁国对外封锁事实,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