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原因,就是他们觉得这是正常的灭国行为。
战国七雄除了少数幸运儿,其他国家基本都被灭过那么一两次,然后没多久就复国了。所以大秦连灭两国不算特别显眼,尤其是在其中夹杂了个韩国的情况下。
各国不觉得秦国这是要一统天下,他们认为秦国这次只是比之以往格外凶猛一点。有长平之战的坑杀四十万俘虏在先,赵国被灭这件事好像也没什么冲击力了。
大家都翘首以待,着赵国复国。
不是说李牧逃走了吗?秦国这边也没有传来击杀李牧的消息,那只要李牧回到地整合兵马,快就能复国啦。
秦国自然也乐意六国产生误解,这样他们不会拼了命地合纵攻秦,给大一统的过程增加麻烦。
不过魏国到底和赵韩离得近,接连两个邻居没了,他们会产生疑虑也实属正常。
对秦国来讲,各国最好的状态自然是不设防,彻底信了“灭国只是一时”的这鬼话。
秦王政于是问道:
“王卿有何妙计?”
王绾不愧是天下一统时的第一位大秦丞相,哪怕后来因为支持封被撸下去了,智商也摆在那。
他提议道:
“扶持一个赵国公子在地称王,命李牧将军配合他做出抗秦假象,让各国误以为赵国已经开始复国了。”
扶苏眸光一凝。
原来,这就是上辈子父亲不着急灭掉王赵嘉的原因。他是故意留着赵嘉,以迷惑齐楚魏燕的。
直到楚国灭亡,天下再没有了能威胁大秦的诸侯国。父亲在派兵攻打燕国时,顺手把在北边的赵嘉给收拾掉。
上一世这个时候,扶苏十岁出头,课业繁重。哪怕父亲把朝中所有大小事都析给他听,精力有限的他也难免漏掉一两条细节。
后来他长大之后天下已经一统了,过去的事情也不那么重要,扶苏便没有细细复盘。今看来,其实王赵嘉这个点不难理解,他应该能靠自己想明白的。
不过根据扶苏的判断,父亲应该不是故意放走赵嘉的。
赵国公子谁都能称王,赵嘉只是威望最高的那个而已。威望高只能增加这件事的可信度,但赵嘉本人不受秦国控制,不是最好的选择。
若他没有猜错,是赵嘉逃走称王在先,大秦意识到留着他可以当烟雾弹在后。
这一次没了赵嘉逃走,有李牧在手,大秦就可以更稳妥一点,直接选自己能掌控的赵国公子进行布局。
扶苏迅速完善了计划,提议道:
“李老将军寄挂赵国黎庶,若想让他配合倒也不难,只需以此利诱。”
比承诺在赵地多搞点产业链、多发点官牛,只要对庶民好的,都能打动李牧。有之前发粮赈灾的先例在,李牧知道他们肯定不是在骗人。
虽然请老将军帮忙做这事情稍显残忍了一些,果他自己不愿意的话,让他儿子来也可以。
在李牧不出面的情况下,李牧之子号召力样不弱。对方对赵国的感情更淡,会更愿意与大秦合作。
群臣就着这个计划商讨了一早上,大家都觉得可行性高,精神十振奋。
之前他们虽然对其他几国的国君智商都心有数,可也难免担心谁会突然警醒,发现真相。有假赵国存在,好歹是个迷惑项,能延缓他们恢复理智的速度。
商议完赵国,就该商讨下一件事了。
九卿之一的宗正硬着头皮站出来:
“今太子已立,是否该修缮太子宫?太子殿下长居章台宫,实在不妥。”
哪有太子和君王住的,不是没有钱多修一座宫殿。都不新建,只要把空置的宫殿修缮一下就好了,耗费不大的。
宗正其实不想站出来说这件事,偏偏少府不肯出头。他俩一个管宗室成员,一个管咸阳宫室,本该两人一起上奏对。
今日这个时间点不好,前头刚有个傻子挑了太子的刺。
宗正在心把那人骂了个狗血淋头,感叹自己命苦,怎么就碰上这时机。
不说不行,事情都拖这么久了,太子迁宫毕竟也是个重要的政治事件。
秦王政这一回倒是没有生气,只是不太情愿。
他问宗正:
“你认为何处可作太子宫?”
原本的太子宫被孝文王赏赐给了华阳太后,改名华阳宫。
那宫殿距离章台宫太远了,秦王政不是乐意儿子住过去。哪怕住那边的话不怎么修缮,省钱。
宗正小心翼翼地提议:
“华阳宫?”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秦王政立刻否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