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这些总结,他就可以更全面详细地了解学宫中那数量庞杂的弟都个什么情况了。后再挑选表现优异的,写进奏折里呈给秦王查阅。
程祭酒:每月向上级汇报的工作成这不就有了?
不需要他亲自下去走访调查,给他省了多少事。
不过考虑到讲师说的也不一定全面,万一漏下什么人才也不好。回还可以在学里推选优秀代表,让他也写月度总结。
学宫一片欣欣向荣,可见再过不久就能收获一波成熟的学了。
扶苏看完了程祭酒送的奏报。
秦王政问道:
“学宫中可有不错的人才?”
扶苏点:
“有个叫萧何的学,很会调解矛盾,学问也好。”
秦王政很满意,会调解矛盾啊,派去安抚六国之人应该不错。
比起那些学的学问如何,秦王政更看一个人的能力。当官又不考试,能把事办好才硬道。
扶苏又提起另一人:
“还有个叫曹参的学,也很有趣。”
寻常学哪敢扯他大秦太的虎皮为自己谋利,曹参在胆大。知道这些消息肯定会被报上去,依肆无忌惮地做了。
在其他学还只知道埋苦读,默默等待英主慧眼识珠的时候,曹参已经学会了自己给自己创造机会。凭此一事他就能迅速在大秦最高统治者那边留下印象,不知甩开了同窗多远。
秦王政听完他的事迹,赞赏道:
“此人胆大心细,再观望几月,他萧何便可直接招入朝中了。”
长安学宫有特招的名额,不需要额外再通过考试得官,也不一定非得出师后才许入朝。
这个优待表面上看起给诸百家的安抚、对高端人才的认可,则考核都在私底下进行过了。
除萧曹二人之外,学宫中自也涌现出了不少其他的优秀人才。数量远超父二人的预料,而且看起都最近几月才加入学宫的新人。
可见长安学宫步入正轨之后,着吸引了不少大才前求学。
天底下的人才那么多,之前都在暗中观察秦国值不值得投效罢了。
扶苏又拿起了前线战报递给父亲:
“贵族许察觉到了危机,路大军攻向楚都寿春的路上,遭遇了阻击。”
贵族到底没有当干看着楚都被破,衡量过后,沿路的贵族选择出兵骚扰。
他想着好歹消耗一点秦军的有生力量,哪怕救不了楚王,后续秦国攻打他的私人堡垒时,也会因为之前的消耗而出现兵力不够的窘迫。
军队因此前进困难,不得不时常停下行军,被迫迎战。
不过好消息昌平君已经被李信擒住了,他那点兵力怎么可能挡得住李信大军?双将领也不一个水平线上的人物,此战堪称毫无悬念。
当,昌平君本人虽被擒,后续没有押送到咸阳。这人最好还死在外为妙,送秦国反而棘手。
所以昌平君寻机自尽时李信故意没防备,任由他成功“殉国”了。对外就说攻破陈郢时昌平君就已经拔剑自刎,他李信没抓到活的。
战场上出现这种情况很正常,城破时敌人要自尽哪里拦得住。所以秦王政表示不怪将军,将军攻城辛苦了,直接将此事盖棺定论。
秦王都说昌平君被抓之前就自尽的,别人当不能跑出反驳,再去揪李信看管不利的小辫。
际上秦国朝中也没人这么没眼色,谁不知道这王上的授意呢。只有些事情不能放到面上说,他昌平君必须得“畏罪自尽”的。
最近秦国朝中有别的事情要忙。
太的加冠大礼当初昌平君率领百官提议要大办的,昌平君死就死了,太的大事可不能耽搁。
之前原定的要在太生辰那日行冠礼,结秦王看过底下人呈上的流程预案之后不很满意。
再加上过不了两月就大秦新年,楚王也眼看着就要成为阶下囚。思想去,秦王政还决定延期举行。
当初说延期举办冠礼在委屈的,他秦王。现在说在大秦新年之时为太加冠更显隆的,又他秦王。
大秦臣:王上说什么都对的。
为了不让王上觉得自打脸了,当臣的还要绞尽脑汁地吹捧,为王上寻出足够的借口。
李斯表示:
“新年之时加冠,太殿下便可在礼成后去拜谒太庙,将这一好消息告知历代先王。”
王绾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