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种五份。 姜南看了他一眼,这是做起了茶汤包的代购生意了? 但有钱不赚白不赚,姜南利利索索给他包好了,又玩笑道:“郎君若每样买够十份,还赠送布袋子一个。” 布袋子是姜南根据后世帆布包,找裁缝缝制的,可挎可提,容量还大。 庄晏安微讪讪地看姜南一眼,抿了一下嘴,“多谢。” 弄得姜南倒有些不好意思接着调戏了。 第三日,虽没变成十份,却也有八份。 姜南已经不知道说什么好了,但愿这哥们真的是做代购的生意,若是自家垫钱,那九品官的俸禄,可不大够这么挥霍的。 京兆府内,几个年轻官员各自端着一盏茶细细品着。 “幸好有庄校书,不然每日处理公务可困顿的紧呢。”一个睡眼惺忪的人道。 年轻人,夜生活丰富,睡得太晚,起得自然也晚,每日磨蹭到最后一刻从床上爬起来,略洗漱整理仪表,便急匆匆往衙门赶,速度之快,魂魄都不一定跟得上。 校书郎庄晏安某次晨间泡了一杯提神醒脑的茶后,被没精打采的同僚嗟了一口,顿时惊为天人。这带着果香与药香的茶汤在年轻官员们之间一炮打响,庄晏安从此走上了‘提神差汤’的代购小哥之路。 “这茶饮子香冠六清,晏安,下回也给某带一份。”① “关键是这茶饮子讲究,何曾见过用布袋子裹着的茶料,某原先就觉得茶叶入口苦涩,如今完全没有这等顾虑来。” “你们看,这茶汤包上有个小小的楷体‘姜’字章。” 一位长的颇温文尔雅的青年拿出茶汤包,慢条斯理抚平细看,又指着上面的字给其他人看:“这一手簪花小楷写的实在好,云卷云舒又如翩若惊鸿般,颇有几分先时颜鲁公的意思。” 本朝楷、草皆有不少大家,读书人们平时楷行并用,工于楷书的大家以‘颜筋柳骨’最为出名。 其余几位对书法也颇有兴致,毕竟都是读书人,当下也都纷纷看自己手边的茶汤包。 其中一个笑道:“某倒觉得有几分闺阁气,莫非这刻章子的是位小娘子?” 众人皆笑。 庄晏安脸微微泛红。 济仁堂最近也有人来点眼的。 “为什么济仁堂没有像样的养生茶汤子,这病坊可比晋昌坊的善和堂大多了。” 医案前的郎中一脸为难,这是关乎病坊大小的事情吗? 后禀告了贾掌柜,“要不咱们也让人瞧瞧那养生茶汤子?” 贾掌柜瞪了他一眼,当场拒绝。真当我不长记性,上次那事才过去多久? 坐诊郎中被瞪的莫名其妙,灰溜溜走了。 其实没有坐诊郎中与贾掌柜说这事,贾掌柜也不会去琢磨这善和堂所谓的养生茶汤——亦步亦趋跟着人家后面,真丢不起这人。 偏偏不是一两个人来问有没有这养生茶汤,贾掌柜面上有些挂不住,感觉身边被这种叫养生茶汤的邪物给包围了。 同样感觉被养生茶汤包围的还有崔翊。 中秋将至,宿卫长安官员需轮值休假。京兆与都尉府轮番值守宿卫长安,在京兆府交接完后,崔翊与京兆尹便见到年轻郎君每人桌子上都摆着一杯。 见此景,京兆尹说他得了个好物,一定要请崔翊尝一尝。 王府尹是河东王氏嫡系,是一个积极地靠拢中央政权及官方文化的家族,王府尹自身也才气过人,故而平时颇有点孤高自许,与崔翊算是比普通同僚略好些的朋友。 京兆白府尹,真正的出自钟鸣鼎食之家,什么能得他一句‘好物’称赞,崔翊让他激起好奇心,去了一看——录事奉上两杯茶汤,倒是比稀里哗啦什么都往里加的茶汤好上不少。 “比先将饼茶放在火上烤炙,然后用茶碾将茶饼碾碎成粉末,再用筛子筛成细末,放到开水中去煮要好得多。这茶包顷刻即成,据说是从一家病坊里传出来的,庄校书送了我些,甚好,甚好......” 崔翊:“......” 等回到家,与阿耶同吃完暮食,仆妇端上两杯茶饮子,阿耶一脸兴奋:“恒远,你也品一品这养生茶汤子,是今日袁大郎令人送来的。” 再看看两杯颜色、气味均不相同的茶饮子,崔翊抿了一口:“甚好,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