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代赈?”
看着桌面上字迹,女帝微微皱眉,“此计,是否出自晏子春秋?”
九州纷乱,六国不想亡国,那就得不断的去学习,去完善自身。
从历史中学教学,从邻国身上学良政。
对帝王官员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各种消失与历史长河中学说也被人挖了出来,新式理念更是层出不穷。
以工代赈的思想,武朝并不陌生,只因宋人早就带头干了,只是不曾像方程这般提炼成特定的词组。
“以工代赈,角度不同,利弊也有所不同,关键在于取舍与决策!”
“春秋之时,晏几道率先开创出以工代赈的模式,有此良法,那为什么宋人之前少有人用?”
老祖宗是很聪明的,很多法子都是治国妙法,奈何屁股决定一切。
国民的概念不曾诞生,封建王朝赈灾核心在于平乱,而非救人。
宋人善用,是因为宋人有钱有粮,经济账一算,更为高效的以工代赈就首选,绝非以人为本。
“耗费太大!”
女帝既能说出晏子春秋,自然是知道晏婴与齐王的对话,说到底就是齐王心疼钱财。
“耗费太大只是表象,核心在于朝堂上的高官有没有把民众当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人人都懂,可真正做到的帝王又有几人?”
“宋人表面做了不错,实则不过一裱糊匠,术抄到了,道却没去探究,一代代照搬下来,使之湘军编制越发臃肿,财政负担越来越重,若非靠着通商,商税,令全国钱粮周转保持在一个极高速度上,宋人的财政早就崩盘!”
“宋人的财政会崩盘?”女帝眨了眨眼,她怎么就不信呢?
宋人啊,九州财神爷!
多的不提,每年对各国支出的岁币,累积高达三千万两白银,看的谁不羡慕?
要知道综合势力最强的大明,一年的赋税也不过六千万两,而武朝干脆只有一千五百万两左右。
方程现在说宋人的财政会崩坍,要不是有前期的铺垫,女帝多半会将其视为疯子。
“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要不是财政出问题,宋人为什么要连翻改制?前有庆历革新,现有熙宁变法,这些都是有苦自知的表现!”
宋人财政有问题是真,可光看出了没用,通过多方面的手段,宋人已经构建了一道道护城河,以目前九州各国对于经济的理解与手段,很难对宋人财政产生精准打击。
“有道理!”
女帝眼神灼灼,显然在思量着什么。
“姐,宋人在经济上的认知,就像武人天生对于武力的崇尚,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带来隐患,但在绝对的优势面前,些许隐患不是那么好抓的?”方程提醒道,避免她想太多。
闻言,女帝嘴唇微张,本欲进一步询问,但最终化为一声叹息,“还是说以工代赈!”
六国能裂九州而自治,自然是各有自身的长处,这些长处若是好解,早有大国湮灭与历史中。
方程点了点头,“想要玩明白以工代赈,就必须搞清楚两点,工及赈究竟对应什么?”
“工表面的理解很简单,通过做工,完成工作,最终建成工程,宋人没玩明白地方就在工程选择上!”
女帝皱眉,“宋人的工程,继承与隋唐,数百年来新修水利道路,他怎么就没明白?”
隋唐盛世就在关中平原,宋人以司隶为核心,可以说是占下了最肥美的一块肉。
“白纸作画易,古画修复难,吃了隋唐很多方面宋人就必须依法隋唐,框架已定,除了修修补补,宋人还能干什么?加之历代君王难有魄力,因此我才说是裱糊匠!”
“明白了,宋人是修补,我武人则可兴造?”女帝面露明悟之色。
“核心弄明白了,大,承受能力更强,一些往日不好干,不能干的,但因财力短缺为没敢成的事,就可以干起来了!”
“加之赈济范围,往往不限于一县一郡,便可以聚集民力布局大局,避免重复工程出现!”
“这就是工!”
举一反三,女帝快速问道,“怎么说的话,赈,就不单指救灾活命?”
“自然!”
方程端起茶壶,一壶茶水注入杯中,待杯满不曾停止,待碟溢依旧,直到茶水向着桌面扩散方才停手。
“钱粮如水,财政如壶,如何普惠大众,就需要像刚才这般,层层溢满,水量虽少但持久,找块麻布一擦一拧,又可得半壶茶水,从而开启下一个循环!”
“灾荒之年,一切固有规则将会受到冲击,通过以工代赈的模式,可重定规矩,这种方式比杀戮柔和,比政策具有强制性,同时也更让容易让人接受!”
女帝脸露大喜,“循这逻辑,只要掌握好度,这壶茶就可以一直倒,表面的损失,实则是增强民力,再通过战争,经济等手段,便可民富国强!”
“理是怎么一个理,做则要考虑良多!”
九州大陆,不跟你讲什么以人为本,只能通过降息放水形成的花洒效应,解释财政对于民力恢复的作用,反正也是殊路同归,不影响理解就行。
“解释完道,就可以回到术本身,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