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生寺,在长安城的南端,大雁塔的后边,隶属于“晋昌坊”,归万年县管。 再往南走,就要到“启厦门”了,倒是距离“芙蓉园”没多远。 位于长安城里的寺庙,本身面积都不算太大,为了召开此次水陆大会,还特意征用了“晋昌坊”内最大的广场,作为大会的讲经之处。 万年县的衙役们,早早地就被派了出去,维持着“水陆大会”的治安。 秦琼被钦命接管长安城的防御之后,他的头衔也变成了“龙武卫大将军”,统领三万龙武军镇守长安。 不过,除了守卫长安的各个城门,长安城内各坊之间,自然还是以“武侯”为主,秦琼的龙武军则隐在暗处。 “水陆大会”进行到了第七日,前来观瞻的百姓依然不少,甚至有很多长安城内外的买卖人,在“晋昌坊”内做起了临时的小买卖。 当李世民四人赶到的时候,已经早过了巳时,春光明媚的时节,人群中竟然还不乏花枝招展的妙龄少女。 往前望去,一排排整齐盘坐的老、中、青僧人,据说参与此次“水陆大会”的僧人,达到了一千两百名,阵容何其壮观也? 高台之上,此时正有一位庄严宝相的僧人,在那里讲经说法。 听讲的那一千两百名僧人,一个个屏息凝神,生怕错过那些精妙之处。 “陛下,高台上讲经之人,正是那玄奘法师,佛法的微言大义,被玄奘法师讲的淋漓尽致,听说每日讲完经之后,众人久久都不愿意离去……” 一旁跟着的张阿难,在李世民的耳边低声地介绍道。 十三岁的李治,修为高众人一等,奈何身材还没长够,站在其他三人旁边,俨然就是一个半大的孩子。 前方密密麻麻的人群,还离着老远呢。 当然,如果这几位凭借武力,挤到前边那是毫不费吹灰之力,李世民却不愿意惊动百姓,就只能慢慢地一步一步往前挪。 等到了一个合适的位置,李治运起“破妄金瞳”往台上一看,顿时乐了。 这世界还真小啊,也许真是冥冥之中自有天定,台上讲经之人,张阿难口中的玄奘法师,李治还真就见过。 他不是别人,正是李治去年河南道一行时,路过华山“雪映宫”别苑,与那里的道长对弈之僧人。 只见,玄奘之口一开一合,自有绝妙经文娓娓道出,一众僧人听得如痴如醉。 李治虽然每一个字也能听的清清楚楚,却丝毫感觉不到其中的韵味,这佛经到底有何用处? 正在这时,忽然拥挤的人群中,有人高声唱和。 “贩卖袈裟锡杖,袈裟五千两,锡杖二千两,能识此宝者分文不取,不识此宝者,重金不卖——” 这一声高喝,引得人群中一阵骚动,借着这股骚动,有两名僧人挤开人群,一直来到围观百姓的最前边。 “何人喧哗,后退……后退——” 百姓这一骚动,自然就惊扰了维持秩序的万年县众衙役。 今日在此主持大局的,乃是侍中魏征大人,作为一个学儒之人他本不愿来此,可惜职责所在、钦命难违啊。 “莫要惊了百姓,去,将那叫卖袈裟之人,带到此处。” 魏征跟房玄龄二人,一替一天轮流在此处守着,这“水陆大会”召开的起因,二人都心知肚明,自然也就尽心尽力。 只是整日坐在这里,也太有些无所事事了,听到有人叫卖袈裟,似乎价钱还高得离谱,就引起了魏征的兴趣。 不多时,衙役将叫卖袈裟之人,带到了魏征的面前。 只见此二人,都是僧人打扮,先头一人身材瘦长,眉毛刷白,三绺银髯,身穿破衲,赤脚光头,却是一个癞头和尚。 后边跟着那位,就要年轻一些,看起来却也有三四十岁,身材高大,虎背熊腰,一手托着袈裟,一手提着锡杖,好一个佛门金刚。 “方才就是你二人在叫卖袈裟、锡杖?” 魏征阅人无数,自然不会因为二僧的相貌迥异,而对其产生什么恶感。 “不错,正是老僧在叫卖袈裟、锡杖。” 这癞头和尚,看起来穿着邋遢,浑身上下却透着一股莫名的自信? “不知袈裟、锡杖,价卖几何?” 其实,魏征早就听到了他们的报价,只是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因此就当面又问了一次。 “袈裟五千两,锡杖二千两——” 这回魏征算是完全听清楚了,这癞头和尚果然是这样离谱的报价。 “不知大和尚你的袈裟有何妙处,为何敢叫卖如此高的价格?” 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