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住。
这会连房产证都没有,也不存在四合院同人文那种谋夺谁家的房子说法。
房子都是公家的,集体分配。
有劳动,就有房子。
区别在于房子的新旧程度,地理位置。
所以,住基本上都能满足百姓的需求。
如果你离开原户籍,那没有住宿的地方,就不怪当地了。
其三,行。
计划经济时代,出门都需要介绍信。
尽管交通工具已经很普遍了,但根本无法满足社会需要。
能外出的,大部分靠11路公交车(两条腿)。
所以,行,也没有多少花钱的需求。
如此看来,只有最后的选项。
衣。
为什么衣食住行中,“衣”排在第一位?
人与动物的区别是什么?
很多人说在于使用工具,毕竟教科书都是这么写的。
但是自然界的很多动物,也有会使用工具的。
哲学领域的人认为,人会思考。
难道动物不会吗?
动物在保留原始的本能情况下,比如蚂蚁寻找食物路途遥远。
但在回程的时候,会慢慢的改成较短的距离回去。
这难道不算是一种最简单的思考吗?
最后在春秋战国时代,古代中国人给出了答案。
礼。
这个是不是儒家提出的结论,暂且搁置。
古人认为人与兽的区别在于知礼。
而衣冠,则是礼的象征。
中原文明可以鄙视周边文明的优势,就在于他们认为自己知礼。
而游牧民族不知礼。
你看,发展了几百年,几千年,你们还只知道穿兽皮。
我们中原人就牛,会各种制衣。
而读书人,拥有冠。
于是衣冠,成了礼的最高象征。
有了这个原理以后,整个社会发展,就对衣服愈发的重视。
比如人死了,其实不知道冷暖。
但一定要穿衣服。
战死的人,还讲究马革裹尸。
总得裹上什么。
甚至皇帝代言,这个稀奇古怪的衣服都要搞起。
从此人和原始人最明显的区别分开了。
前者为了吃的,为了安全,为了生存...
后者先讲丰衣,再讲足食。
比如大热天的,其实不穿衣服也没关系。
但人总感觉哪里不自在(少部分人除外),必须要穿一点什么。
知道这个原理以后,就可以明白了为什么衣食住行中,“衣”排在第一位。
杨杰的来信,更加验证了骆玉珠自己多日的想法。
市场对于衣服的需求很高。
其实两个月工资,等于一件衣服。
这东西在杨杰的眼中,是怎么看都是很别扭的存在。
只是国家在宏观上,把财富转向重工业,造成了这种奇怪的现象。
这个问题苏联也是一样的情况。
而市场开放后,人民的眼光和需求,必然第一时间转回日常的衣食住行。
所以,整个市场的衣服也渐渐的多了起来。
集市上出现了各种摊位,竞争愈发激烈。
衣服,裤子,这都是小商品市场最直观的感受。
而骆玉珠则是盯上了最不起眼的袜子。
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她手里的起家资金太少了。
本来她准备拿着全部的资金梭哈一波。
但随后想到了大哥的话。
“狡兔三窟。”
“鸡蛋不能放一个篮子里。”
“要差异化。”
所以,她选择的方向是大家最容易忽略的地方。
鞋子和袜子。
备选方案则是内衣(就怕流氓罪)和袜子。
还有其它方案则是小玩具首饰一类的。
三月春耕,四月闲。
四月是难得的忙里偷闲。
骆玉珠就是趁着这个空档,悄悄的溜走了。
陈巧姑最近被老父亲死死的盯着,都不敢出门。
闲着没事做什么呢?
当然是找同村的姐妹们一起玩耍。
结果骆玉珠没在家。
“玉珠?玉珠?上哪去了?”
巧姑也没有多想,只能郁闷的去找其他小伙伴玩。
临近吃饭的时候,陈金水回家了。
“难得啊,今儿回来这么早。没和玉珠一块玩?”
陈巧姑回答:“玉珠姐不在家。”
其实陈巧姑年龄上是比骆玉珠更大几岁。
但是,谁让陈巧姑被陈金水呵护的太全面了,就像是儿童一样纯真。
而骆玉珠,更早的经历社会的苦打。
被骆玉珠忽悠的叫姐姐,没毛病。
反正这会身份证都没诞生,谁也不知道谁的年龄大小。
陈金水则是听出来不一样的意思。
“什么?你说骆玉珠不在家?”
陈巧姑没有多想:“是啊,门都锁上了。”
陈金水脸色一沉,直接把筷子拍在桌子上,然后急匆匆的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