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
太上皇整个人都飘了。
他浑身上下都冲刺着一股‘就喜欢你们看不惯朕,却还干不过朕’的贱兮兮气场。
他本人甚至都忘了自己那场灭门惨案就是被他自己渣出来的。
明旭一脸无奈又纵容的摇了摇头,御笔一挥将太上皇告诉他的几个文臣都塞到礼部和工部去。
不知礼的就学礼,闲的没事干就去干点实事去。
至于那几个武将,明旭便直接来了个大换防。
将朝中武将调去边疆,边疆的武将往京城调,东边的调到西边,西边的调到南边,总之是将他们从自己的舒适圈里揪出来重新打乱安排了一回。
至于那些空顶着爵位的闲散勋贵,如荣国府这类人家也都被明旭给安排得明明白白。
他下了一道明旨,圣旨的大意翻译过来就是:凡有爵之家,袭爵之人必须能够熟练掌握《大靖律》。每年二月十五和九月十五这两日统一于太庙门前默写《大靖律》,准确无误者准允袭爵。没默写下来或是没默对的,那就继续默,什么时候都彻底掌握了《大靖律》就什么时候再袭爵。
不降等袭爵,也不剥除爵位,但想要袭爵就必须默背《大靖律》。儿子背不下来,那就孙子背,总之爵位永远是你们家的,但能不能袭爵,就看自己努不努力了。
明旭还说了封妻荫子古来有之,蒙祖宗之故幸得爵位家业也是后辈子孙的福气。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做为帝王,他对你们的要求只是奉公守法。试问天下,这要求高吗?
你说你会奉公守法,可你连法是什么都不知道,你又如何奉公守法?
明旭是在早朝上提及的此事,满朝文武面对这种低到不能再低的袭爵要求也没一个敢出来说明旭在强人所难的。只是这么一道旨意发下来后,那些不学无术的准袭爵人却是个个叫苦连天,说明旭在难为人。
确实,这道圣旨还真多多少少有些强人所难了。
旁的不说,就贾琏这样的,你瞧他是能默背呢还是能默写呢?
贾家只是众多有爵勋贵人家之一。和贾琏出身,心性差不多的纨绔子弟比比皆是。贾琏在这支待袭爵的队伍里也只是个比不上足比下有余的存在。
当然了,至少贾琏肯定不会犯那种唐寅庚黄的笑话来。
由于明旭这道圣旨的要求过低,满朝文武,甚至是那些勋贵本贵们都没一个站出来反对的。于是众人就将视线放在了最近要袭爵以及距离现在还有一个半月时间的二月十五默背试上了。
别说,那一日还真有人来默书,竟是某个将军府的庶长子。那位和贾赦有的一拼的渣爹对着自己那一窝都不是一个娘的崽子们说了,谁先背下来,爵位就是谁的。再然后庶长子就去了。因他是圣旨下来后第一个报名默背的,太上皇没等明旭说什么,也没等人家老子请旨袭爵,就直接点了这位庶长子袭爵。
原配嫡子,继室嫡子,表妹所出的庶子以及其他
妾室姨娘大大小小的庶子……这位庶长子几乎是白捡了个爵位回去。
好家伙,勋贵府邸一瞧这情况,哪个都不敢再观望了,尤其是后宅的女眷们,就差天天拿着鸡毛掸子耳提面命了。
对于这样的结果,明旭也是不满意的。他本身就深受继室嫡出和庶出之害,又怎么愿意看见这种嫡庶不分的情况。然在嫡庶与《大靖律》之间,明旭除写了一个普及律法的十年计划外,还抬高了姜皇后和皇长孙待遇。
原本明旭后宫所有的嫔妃们都是贵人位份,不管出身,也不管容貌才学,甚至是就算有了身孕,生育有功了都不会给她们提位份。如今又为了嫡庶,还特意下了一回旨。旨意上说什么从他开始只有原配皇后家中可得承恩公爵位,继后等都没这个福利待遇了。
对了,圣旨上还提了一嘴从他开始大靖再不会有圣母皇太后了。明晃晃告诉后宫嫔妃,打今儿起就别想着母凭子贵这码事了。
后宫嫔妃:还不如太上皇那种渣得明明白白的呢。
对于这一点,朝臣到是有反对的。可明旭却拿民间的一些事例反驳这些人。
庶子考取功名后,他挣得诰命都是给嫡母的,怎么朕的妾室就可以无视这种规矩?
生育有功?
做为妾室生育难道不是她的本份吗?
那你们呢?你们上早朝时不迟早不早退,这是本份还是功劳?
做为皇帝,朕做得好是朕的本份。做为臣子,你们用心当差也是你们份内的事。而朕只是不想再纵容妾室的野心,这又有什么错?
太上皇想到宁望雪天天骂皇家最不讲究,最没有规矩可言。又想到先太子的死和先皇后的狠辣,到也没拦着明旭‘任性胡来’了。
唉,如果当初……是不是他现在还能有亲生儿子让他随便渣?
想到这里,太上皇的心情就不是很美好,他一脸‘我明白’的看向那些跳起来反对的文武朝臣们,说了一句‘朕知道你们只是心疼自家的孩子,那朕就给你们一个恩典,允你们将自家闺女接出去。’
见太上皇都这么‘不讲规矩’了,这么件皇帝家事也只能草草了事了。
不过有太上皇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