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人也赶紧拿工具,这要是让简单再来两下,凿开是肯定能的,但是他们估计也都要得心脏病了,
“对对对,你先歇会儿,剩下的我们来吧。”
看着他们几个憋着笑,简单也知道是在笑自己,气鼓鼓的翻了个白眼,
“哼!
我告诉你们,你们这就叫,得了便宜又卖乖,就你们那小劲儿,到明天也吃不上鱼。”
几个人沿着简单刨出那痕迹,又细修了修,很快,就出现了明显细碎的“咔嚓”声,几个人都往后退了几步。
远远的拿着长杆子去怼,不一会儿,冰面发出一声脆响,中间的冰块脱离里冰面,被下面突然的水流一顶,猛的飘了上去,摔到了旁边的冰面,发出闷闷的声音。
冰窟窿下面汩汩的水流,喷涌而出,周边的冰面顿时就被泼上了一层冰花。
“我先去把下下去,你们都慢着点,这边都挺滑的。”
“行,这底下水凉,一会背篓能不能禁住?
要是有渔网就好了。”
“你想啥呢,还想要渔网?快来快来,这绳子栓好了,别一会背篓再沉下去。”
这边是内陆,这打鱼也是偶尔的,渔网自然是不能奢望的。
不过,简单看了看,渔网没有,替代的,应该也是可以的吧?
看他们围着窟窿忙叨着,简单桥么么的后退了几步,从背篓里掏出两条麻袋,一条把袋口位置撕了一下,又掏出一截粗铁丝,从边缘的双层穿进去,将麻袋口撑成了一个圆,若是忽略下面的材质,也可以勉强当做一个捞网。
林东方几个也刚把背篓固定在冰窟窿边上,
“看那边村民,好像也都是这么整的啊?”
袁野趴在冰窟窿边上往下看着,
“这玩意儿好使吗?我咋感觉这鱼不能往里进呢?”
“你着啥急,这不刚放进去吗?那鱼游过来不还得一会儿吗?”
简单那边感觉做的差不多了,掂着试了试,感觉还可以,又开始低头拧铁丝。
这会儿冰面上到处都是凿洞的村民,虽然还没有见到一条鱼,也都是欢天喜地的。
几个知青看了一圈,也终于注意到简单这边静悄悄的在捅咕什么,
“简单,你干啥呢?”
“嗯?等会儿等会儿,还差一点没拧上,这这这,小心点,别扎着手了。
你们拿去试试,看看这个能不能捞鱼?”
凌卫东先接了过去,翻了翻麻袋口,又仔细看了看,自己动手把撑起来的铁丝,完成了椭圆形,
“那个冰窟窿小,这么圆,不好进出。
东方,你们看看有没有长点的棍子,给它固定在这铁丝圈上,这不就是现成的捞网吗?”
有时候也不得不承认,在动手方面,男生是略胜一筹的,简单忙了半天,到人家手里摆弄几下,就把刚才她觉得不大好的地方都给掰正了,再绑了一根长长的木棍,这还真就成了一个不小的捞网。
严寒的冬季,水面结冰,因此水下氧气比较少。当冰面被凿开时,冰窟窿附近有空气进入,氧气增多,鱼为了获取更多的氧气就会聚集在冰窟窿附近呼吸,因此就出现了,在冰面上凿个洞就会有鱼游过来的现象。
这也算是常识,村民知道,他们这些知青也是知道的。
拿着新出炉的捞网,几个男生把冰窟窿围了个严严实实的,简单几个压根儿就挤不进去。
看她翘着脚还惦记着看热闹,谭雅君无奈的拽她,
“你行了啊,一会儿不就看见了吗?别往跟前儿凑啊,那边那冰可滑,”
这条河不小,冰面上还有不少看热闹的人,像是虎子他们那么大的孩子也都跟着大人满场的撒欢,欢声笑语不断。
这边毕竟还有个活动的捞网,几个男生轮流看着,不一会儿就有了动静,正握着棍子的袁野身子就是一个踉跄,差点被重量带进冰窟窿里,吓得他立马求救,
“诶,快来个人,拽我一把。”
几个人顿时就扑上去,一会儿,沉甸甸的麻袋就被几个人拽了上来,袁野又惊又吓,直接就坐在了冰面上。
麻袋摔在冰面上,里面的鱼儿扑腾着滑出来。
简单几个女知青顿时就围了过来,
“第一网就收获这么大吗?”
这是肉,不光是他们,就是看见的孩子也眼睛冒光的围过来看。
冬季,鱼群喜欢在冰下聚集,往往会使水涌动,冰面上的雪便会微微鼓起,这种冰面是有鱼群的征兆。
然后是看颜色。有鱼群的冰层往往结有气泡,气泡密集的方向就是鱼群游动的方位,这样的冰层颜色发灰。
此外,还要会听冰下的声音。有经验的捕鱼人只要把耳朵贴在冰面上,通过水流声就能分辨出鱼群的位置。
这些,是北方冬捕必备的本领,在这边也是适用的。
当然,在农村,尤其是这边并不具备大规模冬捕条件的农村来说,村民们靠的是老人的经验。
至于知青们,林东方那几个靠的是直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