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大章看了黎龙生带人挖的树坑,个个都很标准。
“黎叔,你挖的这些树坑方方正正的,质量不错。”
黎龙生指着许大年说:“有老许在这里监督,挖得不好都不行。”
许大年在树坑间爬上爬下,弄得一身都是泥巴。
潘大章对他说:“你也不用那么辛苦,树坑挖得差不多就行,也不是一定要达到怎样标准的。”
许大年受宠若惊地说:“没事,反正我在家也没什么事,在这里做点事还更充实。”
外面稻田已经全部收割完了,许多村民在稻田间耕犁,准备用来种油菜。
许大年家有七口人的田地,应该也有四五亩耕地,二三亩荒坡地吧。
此时若是全部翻耕出来种油菜,也是应该忙碌不停了。
晚稻收割才一个多礼拜,六七亩稻田至少收成也是二三千斤吧。
新收割的稻谷是湿的,需耍每天挑到晒谷场上去摊开晾晒,傍晚时分又要把晒的稻谷回收到家。
至少要晒七八天,达到一定干燥度,才可以入仓保存。
不然会受潮发霉。
许大年只有一个小儿子跟他在家,若是按照平时的惯例,单单晾晒稻谷都会累得够呛。
“家里稻谷晾晒干了?”潘大章问道。
“今年过完年,将家里全部田地全部租给许龙华去种了。一亩水稻田他给我一百斤稻谷。唉,没办法,静银和静观都不愿在家种田耕地。我一个老头子,哪里有精力和体力去打理这些田地。”
许大年无奈地说。
现在他面对大章,心里总有发毛的感觉。
潘大章想叫小芹付他一些进度款,黎龙生说:“上个星期你姐夫回来,他付了一些钱给我。”
估计姐夫回家也给了许大年一些钱,不然他也不会那么勤快做事的。
只要他不像以前一样蛮横无理自以为是,他也不想理他。
他们两人回到月舟村家里。
老妈刚从茶园回到家,看见大章两个特别高兴。
把车上茶叶袋和盒子抱回家去。
“你们两个京城参加特训班,获得名次没有?”
小芹说:“大章和我都获得了一等奖,取得了北大的保送资格。”
邹秀花惊喜地说:“那大好了,你们两个都可以一起去读大学了,而且还是那么好的大学。”
她虽然没什么文化,但是北大清华她也知道是国内最好的大学,能够考得上这几所大学去读的学生,都是光宗耀祖的。
月舟村从来没有学生考取过。
前世孙耀庭儿子考取赣省洪城大学,都在家里大张旗鼓请客十几桌,孙族人在村里还到处炫耀。
月舟村最聪明的人还是他们孙姓人,能够考得上名牌大学的都是孙姓人。
月舟村第一个走出去的名牌大学生就是在桂省当干部的孙耀庭老叔,他是解放后第一个去读大学的月舟村人。
去桂省读的大学,后来也是发迹在桂省。
如今成了月舟村在外面混得最好的人。
放眼看黎姓和潘姓人,没有一人是读书有出息的。
如今大章和他对象,都被北大内定保送了。
北大是全国最好的大学,能够被北大所录取,是一件多么荣耀的事。
“到时候我们也在村里请客吃饭,庆祝你们去北大读书。”
她觉得可以把这件事打电话告诉水南村当小学校长的堂弟邹春国。
大章说去找村委开个证明,下午去乡派出所开户籍迁出证明。
邹秀花打通了水南小学邹校长的电话。
“姐,大章和小芹从京城参加特训班回来没有?他们取得名次了吗?”
因为上次大章跟她说想把户口迁到京城去,她打电话跟堂弟说了大章和小芹两人去京城参加特训班的事。
而邹春国是小学校长,知道大章两人去京参加特训,意味着什么。
所以他也比较关注这件事。
“他们今天回来了,现在说去村委开证明,准备把户口迁到京城去。他们说两个人都获得了一等奖,跟北大签订了内定保送协议。”
邹春国听了也是特别高兴。
“连小芹也获得了一等奖,太好了。这两个小孩真的争气,我们邹家人也感到脸上有光。姐,你和姐夫培养出了一个争气的儿子,又会赚钱,又会读书。是潘家当然也是我们邹家的骄傲,到时候我们族上这边也可以请客庆祝,在月舟村更要庆祝一下。”
同时他也想到另外一件事。
“大章真的把户口迁到京城去了?”
上次因为迁户口去京城这件事,他还跟堂姐分析了利与弊。
“对于他们两个来说,当然是一件好事。能够落户京城的人都是人中龙凤,是拔尖的人。他们两个以及后代能够在京城生活,肯定比生活在这小县试,地区市甚至省城都好上无数倍。不好的地方就是,你和姐夫老了,也准备去京城生活吗?在家里生活了几十年,去京城生活可能你们也不会习惯。京城到这里一千多公里,来回一趟都要几天时间。万一有事,大章也不可能及时出现在你们面前,甚至一年也不一定可以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