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州(五)(1 / 2)

公司的茶水间是供员工用餐休息的地方,明意给自己点了一份滑蛋饭,一边吃一边接通母上大人打来的视频电话。

“你什么时候考编,当老师当公务员都行,我当初让你先考公你不听,非要接着去研究生,现在看到结果了吧,鸡飞蛋打,一个着落都没有?”

明意将嘴里的饭咽下去,无奈道:“妈,我原本也没把鸡攥手里,怎么就鸡飞蛋打了,而且你女儿现在也找到了工作,不是没在家啃老吗?”

“就你那直播工作啊?长久不了的小意,姑娘家的要追求稳妥,以后我们老了你再一生孩子,家里一堆事够你烦的,你哪里还有心思搞什么直播,哎呀说起这个我就又要说说你了,你长得也没有对不起观众,为什么不在大学时早点找个对象,感情学业事业都要抓紧的!”

封建糟粕,陈词滥调,翻来覆去,毫无新意。明意装没听见,采取不配合不抵抗策略。

“我当初就反对你去学个什么新闻,女孩子家家的到处抛头露面各地跑,现在看来我是对的。”

明意眼见矛盾继续升级,连忙打断话题:“妈我马上要开始工作了,我有空再和你聊哈。”

“工作再忙也不能耽误吃饭呀!你记得......”还未说完,明意挂断电话,深呼一口气,将吃了一半的外卖盒收拾好丢进垃圾桶。

无论怎样,能够借着工作在脱离学校后再次接触苏东坡的人生,明意觉得这样的体验还是很不错的,把当前感兴趣的工作做好,是她对自己最大的慰藉。

【各位观众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为大家直播苏东坡收麦子。】明意清清嗓子,用最好的状态进入直播间。

全息影像栩栩如生,已经熟透的大麦在阳光下泛起金色的波浪,丰收的喜悦同时在每一个观众的心底蔓延开来。

这是东坡开荒以来的第一波作物,也是苏轼这辈子第一次种出来的成果,这不仅意味着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面苏家十口人的温饱不必担忧,也昭示着文学天才苏轼已经逐渐完成了从神坛到农田的蜕变。

站在麦田中间,脸上带着孩童般天真满足笑意的就是苏东坡本人。经过一段时间的田间劳作,他已经不复刚到黄州时的样子,而是和周边大多数老农民一样,被紫外线晒得黑了一圈,整个人也在忙碌的农事中越发消瘦。但体质越发康健,精神也越发昂扬。

“惭愧今年二麦丰,千畦细浪舞晴空。”看似脆弱的麦秆与清朗的天空堆物,当年在徐州任上描写老百姓的丰收,苏轼那时是抱着与民同乐的心态,但说到底也是一个看客,谁能想到,如今的自己就成了画中人?

乐颠颠地拿着镰刀跑到邻居家,苏轼虚心地向当地的老农请教了割麦子的正确姿势,以及如何省时省力、如何防大雨、如何保证来年的土地肥力。

“看明白了吧?”同样是半吊子的苏轼自以为学的很不错,煞有其事地给儿子们示范了一遍,拿着一把自己割下来的麦穗洋洋自得。

“看明白了。”儿子们和凑热闹的孙子一齐应答,一家子人随即投入到热火朝天的劳作中。

历朝历代的诗人用优美的语言赞美丰收,但只有亲历者才明白其中的艰辛。

麦苗成熟的时候正是夏季太阳最毒辣的时节,为了防止突如其来的暴雨将麦穗打落在地里面烂掉,农人们必须抓紧时间争分夺秒抢收。早一天不行,晚一天也不行,这是参照二十四节气,代代相传的农家智慧。

苏轼在太阳下暴晒了一个下午,汗流浃背、脸热头晕,身体四肢已经酸胀难耐,但看了看还有大片未收割的麦田,他还是选择继续劳动。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他总算懂白居易的这句诗了,并且他甚至有些自得,别的文人一定不能像他这般领悟的透彻,下次见到弟弟一定要跟他炫耀一番,或者直接把弟弟拉来劳动也未尝不可。

“这可比写诗辛苦多了。”为了给儿孙们做好表率,苏轼只敢背地里嘟囔,略微喝口酒歇一歇便急忙又回到了一家人整整齐齐的劳动里。

【小蝴蝶:论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天幕外,宋仁宗赵祯和大臣们一起坐着看苏轼种地,看到画面中的苏家老小动作娴熟挥汗如雨,不时地点点头:这法子不错,要是能让朝廷里这一帮官员以后都去体验一下种地的艰辛,是不是就能在职位上多考虑一分老百姓的不容易?

【粮食收了,下一步我们苏大厨就该上线了,再次感谢苏东坡无论吃点什么都要写首诗来纪念一下,今天他吃的这道菜呢,叫做“二红饭”。】

【以下直播涉及付费,请各位观众付费购买......】

现代直播间的观众已经熟悉了平台各种圈钱的套路,有人离开,有人淡定充钱。

北宋,天幕上这骤然的一出让所有人陷入迷茫,付费?给钱?

宋仁宗原本对自己不能看下去感到心焦遗憾,就在这时,宫外送来一道及时雨,原本在海州的沈括跑死了几匹马,终于赶到了汴京。

沈括一路风尘仆仆,在觐见皇帝时也未来得及收拾自己狼狈的行装,重重地给宋仁宗赵祯磕了个头,朗声道:“回禀陛下,草民这几日研究,这天

最新小说: 笛上春行录 盐侠 囚欢 小通房又乖又软,禁欲世子心狂跳 三春至 我在黄泉有座房 小奶娃今天被PUA了吗? 万道虚天鼎 神奇音乐电台 闻清影同追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