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能去电视录制现场的观众可不是什么普通人,大多都是有头有脸的企业家、艺术家之类的。
袁母的经历打动了他们,他们便一起帮着袁母寻找她的丈夫。
一周过后,电视台揭晓了袁母的投票结果,她成功了。
票数不仅达到了节目组定下的标准线,甚至比之前任何一位参与者都要高。
为了扶持袁家,节目组还特意筹集了一笔款项,让袁母改善一下生活,又联系了着名的脑科医生,免费为袁佳好治疗。
然而,母亲拿到这笔钱以后,兄妹俩仍然过得是清苦的日子。
没有新衣服,书包也是捡表姐的旧书包,饭菜和以前一样,三个人分着吃两小盘菜。
袁嘉翔正是长身体的年龄,有时他实在饿得受不了了,就会偷偷跑去舅舅家蹭饭吃。
舅舅虽然也不富裕,但米饭和咸菜还是管够的,不至于让袁嘉翔饿得前胸贴后背,他还可以带两个馒头回来,分给妹妹吃。
至于那位脑科医生,袁母更是以车费太贵的理由,拒绝带女儿去问诊。
袁嘉翔后来才知道,那不过是袁母的谎言,因为节目组和袁母商量好了,他们不用承担任何的车费和住宿费,全部都由节目组出了。
那段时间,大街小巷都贴上了寻找袁父的广告,电台也会经常播报袁父的身份信息,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了袁家的故事。
袁母满心欢喜地在家等待着丈夫,甚至将女儿每周一次的康复训练都取消了,她太害怕自己错过丈夫回来的消息了。
可是,她输得一败涂地。
一个月过去,没有消息;半年过去;没有消息……
女儿和儿子又长大了一岁,本是喜气洋洋的春节,袁母却木着个脸,定定地坐在自己家的沙发上。
家里没有分毫的年味,反而像座冰冷的坟墓,只有痛苦、沉闷和刺骨的寒意。
别说置办年货了,她已经很少离开沙发了,做饭、洗衣等等的家务都落在了还在上学的儿子身上。
袁家的沙发是正对门口的,也就是说,如果有人从门里进来,她第一时间就能看到来者。
然而,每天开门的人不是风度翩翩的丈夫,而是又瘦又矮的儿子。
由于长期营养不良,袁嘉翔的身高差了同龄人一大截,又因为自卑,他不得不蜷缩着身体,像一颗还没发芽就腐烂的种子。
他每天上学前会煮好两碗稀饭,一碗放在母亲前面,另一碗则是看着妹妹吃完了,他才放心地去上学。
家里的存粮不多,剩下的一小袋米还是袁母的姐姐拿过来的。
至于他自然是不舍得吃珍贵的稀饭,他在学校帮着别人写作业,而同学给他的“工资”就是半份早餐。
午休的时间很短,他来不及回家,家里的第二顿饭也是傍晚才吃。
这样忙碌的日子持续了很久,直到袁母的姐姐来了袁家,还是带着一个好消息来的。
有位从事图书行业的企业家想要收养袁佳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