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词圣苏轼(2 / 5)

他历任地方官,被贬职到黄州,闲居多年。

后来朝廷启用司马光,以司马光为首的旧党当权后,再次启用苏轼。

旧党废除新法,苏轼不满旧党,再次遭到排斥。

待到新党再执政,苏轼被贬到偏远的海南地区。

也正是一贬再贬的悲惨人生经历,让苏轼的诗词创作达到寻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苏轼的词直抒胸臆,有十分强烈的感染力,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

苏轼的词以豪放著称,其词十分从容,堪称无事不可说。

苏轼扩大了词的题材,从教坊浅唱低吟中脱颖而出,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对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在词作中常常通过丰富的联想,用拟人化的手法,把物与人结合起来。

他的词有通俗易懂的语言,缠绵不尽的情感,情感凄凉哀怨,脍炙人口。

有时借古抒胸,感叹自已空有报国之心,无法实现报国愿望的苦闷心情。

正是因为苏轼的词文笔极佳,在词上具有特殊的地位,这才得以被称为词圣。

“然而,苏轼事业蒸蒸日上之际,命运却开始多舛。”

“同年五月,妻子病逝,年仅27岁,留下不到7岁的儿子。”

“妻子自16岁起就嫁给了苏轼,成为他的贤内助。”

“她聪慧而谦逊,举止得体,常在苏轼读书时陪伴左右,给予关怀和建议。”

“苏轼对妻子的依赖深深根植于心,以至于十年后的一夜,他梦见了妻子。”

“在昏暗的灯光下,他提笔写下了凄婉的词作《江城子》,表达了自己的思念之情。”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然而,不幸却像潮水一般不断袭来。”

“第二年的四月,父亲苏洵再次与世长辞,享年58岁。”

“尽管英宗皇帝以及韩琦、欧阳修等元老重臣想要赐予苏洵厚礼,但苏轼却谦逊的拒绝。”

“苏轼和苏辙兄弟抬着父亲的灵柩回乡,按照惯例开始守孝。”

“公元1068年,33岁的苏轼结束了守孝期,而此时他已经历第三朝皇帝。”

“20岁的宋神宗继位后,王安石被任命为参知政事,准备实施变法。”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富国强兵,从动机和目的上看,这是无可厚非的。”

“新法实施的第一个月,王安石就罢免了14名御史。”

“迅速清除了反对派的势力,拉开了新旧两党激烈斗争的序幕。”

“然而,苏轼也即将面对风云变幻的政治局势。”

“在宋神宗急于改革,王安石专断专行的背景下。”

“苏轼明知是以卵击石,还是忍不住要发声。”

“他写下了《上神宗皇帝书》,就经济军事和变法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

“但显然,苏轼劝诫无法扭转大局。”

“王安石变法进行到第三年时,欧阳修选择辞官隐居临泉。”

“不久后,司马光也向朝廷递交了辞职信,隐居洛阳。”

“公元1071年,苏轼抵达杭州担任通判。”

“在江南绵绵细雨中,他倾听着百姓的哀怨与痛哭,只能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的心情。”

“不久后,御史台的官员弹劾苏轼在《湖州谢上表》中言辞激烈,愚弄朝廷,并以他的诗集指责他讥讽朝政犯下欺君之罪。”

“随后,差官前来逮捕苏轼,将他绑起来押送至京城接受审判。”

“公元1079年,苏轼被关押在北宋王朝御史台的监狱中。”

“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后,乌台的黑狱从此成为苏轼的精神炼狱,使苏轼心境发生了很大变化。”

“在被关押了130天后,经过各方面人为他说情。”

“最终朝廷做出了判决,将苏轼贬黄州,任命为团练副使。”

“在逆境中的苏轼,内心逐渐变得从容,没有以往的焦虑与困惑。”

“但在生活上,困境却悄然逼近。”

“一位罪官的身份,苏轼没有俸禄。”

“眼看就要面对无米之炊的窘境,他的头号铁粉马孟德千里迢迢赶来。”

“马孟德向黄州太守求情,苏轼家境困难,能否安置一块废置土地供苏轼耕种,太守爽朗的答应下来。”

“苏轼给土地取名为东坡,并自号东坡居士。”

“至此,文人苏轼正式转变为农民苏东坡。”

王安石:苏轼夫妻两人的感情,一首《江城子》表现得淋漓尽致。

苏东坡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氏结婚。

王氏年轻美貌,且伺候公婆甚是孝顺,夫妻二人恩爱情深。

可惜天命无常,妻子二十七岁就去世了。

这对苏轼是绝大的打击,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

宋神宗驾崩后,宋哲宗继位,任用司马光为宰相。

苏轼又被召回京城升任龙图阁学士,兼任小皇帝的侍读。

这时的苏轼,十分受太后和年幼的小皇帝的赏识,政治上春风

最新小说: 我靠吃瓜系统成为神棍 过分漂亮的她[穿书] 我家有个小财神![九零] 穿到真千金被拐卖时[七零] 反派之家,但咸鱼 霓虹星的轨迹 京城模范夫妻互穿后 成为海岛文小炮灰[七零] 从小破屋开始[全民求生] 我,包租婆,坐拥一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