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7 十年(2 / 2)

都需要大量工人。

说到发电机。

乔治抵达海参崴之后,将尤里耶夫宫旁边的一条小河截断,修建了一个小水库,在将发电机安装到机房之后,乔治就拥有了一座水电站。

用水电站形容其实不太合适,因为这台发电机能提供的电量,只能点亮五十盏灯泡,少得可怜。

可即便如此,这也是水电站。

而且可能是全世界第一座水电站,意义非比寻常。

“没关系,明年会有更多工人抵达海参崴。”乔治对海参崴的未来越来越有信心。

穆麟德的任务,不仅仅是为海参崴推销商品。

海参崴现在的工人,都是从德国势力范围输入。

即便在清帝国北方,德国的势力范围也小到可怜,广大清帝国内陆地区尚未深入。

清帝国沿海,从来都不是人口密集地区。

人口真正密集的地区都在清帝国内陆。

清代早期沿袭明代,执行严格的海禁制度,到近代才有所松动。

这么短的时间内,不足以繁衍大量人口,所以清帝国的劳动力都集中在内陆地区。

人口一多,土地兼并必然严重,于是劳动力过剩,民不聊生。

穆麟德虽然职位不高,对清帝国的了解,在海参崴无出其右。

乔治承诺穆麟德每向海参崴输送一名劳工,乔治就支付给穆麟德一个卢布。

前几天穆麟德向海参崴发电报,询问第一批劳工什么时候能上船。

乔治不急,这些劳工就算抵达海参崴,现在也无法发挥作用。

乔治在德国控制区建立了两个出发营地,所有前往海参崴的工人,都要在出发营地先停留两个月,补充营养的同时,还要培养卫生习惯,并且普及相关法律,使劳工更符合海参崴的要求。

乔治不希望劳工在抵达海参崴之后,因为下了班出门逛逛,就被海参崴警察当做流浪汉抓走。

法律倒还是其次,关键是卫生习惯,这个最要命。

有一说一,这一时期的清国华人,因为清帝国长期的愚民政策,卫生习惯并不好。

劳工抵达出发营地之后,要按照营地的要求进行全面彻底的清洁消毒,出发营地倒是不强迫剪辫子,但是必须保证没有寄生虫之类的东西。

为了避免有传染病出现,劳工的所有随身物品都需要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

绝大部分劳工除了身上的衣服之外,其实也没有什么随身物品,很多人甚至衣不遮体,大冬天的光着脚,连鞋子都没有。

海参崴这几年从喀尔喀购买的东西,除了牛和羊之外,最多的就是各种动物皮毛了,尤其是羊皮。

劳工抵达出发营地之后,每人除了一套新棉衣之外,羊皮靴、羊皮袄和羊皮帽子必不可少,这三样东西发下去,工人们对海参崴之行愈发期待。

羊皮在喀尔喀价格很便宜。

在清国内陆的价格就很昂贵了。

棉衣还好,虽然破破烂烂,到处都露着棉絮,至少能凑齐一套。

连这个都凑不齐的都被冻死了。

羊皮袄这东西,在清国北方的内陆地区,可是只有地主家才有的奢侈品。

穷人家如果有一件羊皮袄,那肯定就是传家宝了。

现在清国的出发营地里,有近8000名工人正在等待。

他们除了培养卫生习惯和了解海参崴法律之外,还要进行相关方面的初级培训。

人跟人不一样,脑子反应比较快的,到海参崴之后直接进厂当技术学徒。

脑子反应比较慢的直接做力工。

聪明伶俐的值得重点培养,未来海参崴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年龄越小越好,从小开始培养,长大之后就会成为海参崴的中坚力量。

这样多管齐下,乔治基本可以确定,海参崴目前缺人的状况,最多在三到五年内,就可以得到彻底解决。

乔治在圣彼得堡的时候,向尼古拉承诺,给我十年时间,还你一个远东圣彼得堡。

尼古拉虽然信任乔治,但对于乔治的这个承诺,内心其实是不以为然的。

现在看来,或许用不了十年。

最新小说: 永生游戏[无限] 年代文作精竟是我自己 我,人品低劣的万人迷 穿书后因没手机郁郁而终 白月光驾到[娱乐圈] 全网黑的我退圈当娱记后爆红了 沙漠神女模拟器 我的特级咒灵丈夫 全能大粉,日赚百万 婆婆你怎么这样[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