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凝守夏 > 其他类型 > 明空心语 > 生命自由之路

生命自由之路(2 / 3)

了生活中至为丰富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那么平静和不平静,那一种状态将导向心灵自由呢?

答案其实很清楚,平静的心灵,导向心灵自由。

原因何在?

这是因为,情绪,是生灭法,而平静,却有着永恒的品质。

更是因为,情绪,带来的是束缚的牢笼,而平静,却拥有解脱的智慧。

情绪,仅仅是微小的波浪,而平静,则是无边的大海。

解脱,是心灵成为心灵自己的主宰。当心灵被情绪所主宰,就相当于“局部”主宰了“整体”,“整体”就被“局部”所束缚了,只有回到“整体”主宰“局部”的时候,心灵才能实现自主和自由。

心灵只要明白了这一点,就可以将注意力放回到整体,而整体的深处其实是平静的,就像是海面上虽然海浪滔天,但海底却是深沉的平静与祥和。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点——思想。

思想,来自于心灵的认知和经验。

它很像是心灵,但其实只是心灵的影子。

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

这句话有很多个解读的角度。

如果这句话中的“我”,指的是心灵的话,就还没有表达出最深层的本质。

如果这句话中的“我”,指的是心灵的影子——思想或思想投射的那个主体的话,这句话则表达了真理的某一个面。

但我们经常把“思想”当成了自己的本质。

思想其实是心灵的游戏。

自由的心灵,不仅需要从情绪里解脱,更需要从思想里解脱。

从情绪里解脱相对容易,因为情绪的变化非常快,你可以很快恢复平静。

而思想,常常被当成伟大的知识和非凡的智慧而被人们所认同。

所以从思想里解脱,比从情绪里解脱困难的多。

心灵必须清晰地看到,思想仅仅是自己的影子,而非自己的本来。

或者这样说,你可以没有思想而仍然活着。

但你不能没有心灵而仍然活着。

最本质的那个东西是一直都在的,是无法被丢弃的。

即使是身体,也可以丢弃,但心灵,就是你自己,你如何丢弃你自己呢?

当然,你也可以丢弃你自己,但你会发现,你所丢弃的,都是本来就不属于你的东西,丢弃到最后,你会发现,你会变成更大的自己,直到整个宇宙都成为了你自己,但你却没有“这就是我”的想法。

“我”的想法,是“局部”从整体中“分离”而产生的独立感,这其实是一种错觉。当局部回归整体,“我”就成为了多余,因为只有整体存在,没有其他的相对物存在,“我”这个概念就失去了它的意义。

在“我思故我在”的基础上再深入一步,就会来到“心灵故心在”。

心,即是生命存在的本体和本质。

灵,即是心所具有的作用和表现。

心灵,即是对生命本质的表达,集“体、相、用”于一体。

心就是灵,灵就是心,心灵就是灵心,灵心就是心灵。

什么是灵?灵,空也,明也,觉也,通也。

灵,集灵空、灵明、灵觉、灵通于一体。

也就是说,空、明、觉、通,集这四大本质于一体,即是灵,即是心。

空——心灵,没有形体,没有实质,没有大小,没有内外,没有边际,这种性质与虚空类同,因此以“空”名之。

明——心灵,虽无形体,虽无实质,虽然“空”,但可以认知自己,可以认知万物,这种本质,就像是光明可以驱散黑暗能让眼睛看到世界一样,因此将这种性质取名为“明”。

觉——“明”是能“明”的本质,觉,是明的作用,是“明”发生作用的当下,如同眼睛看见了东西,看是眼睛的“明”,即能看东西的功能,见是眼睛的“觉”,即看见了具体对象的“见”。心灵觉知万物、感受万物的当下,表现出的这种作用,名之为“觉”。

通——心灵,不仅能够觉知万物,更可以通达万物,传递心灵的信息,正如古人所说“心有灵犀一点通”,这种通达万物传递信息的能力,名之为“通”。

在古人的论述里,比较强调“空、明、觉”,而对于“通”则论述较少,这是因为,“通”,可通达万物,表现出来的“相”和“效果”是非常神奇的,超越了人们通常的认知,比如人们常说的“特异功能”、“神通”、“灵通”等,而一旦心灵执着于“神通”、“灵通”,就会被其束缚而不能解脱,但并非心灵本身没有“通”的能力。

当今世界是通信时代,是信息时代,是互联网时代,“通”不仅在物理世界是一种高科技,在我们的心灵世界,“通”也是一种高科技。

对于自由的心灵,则可以凭借“通”的能力,通达万事万物,继而成就人世间的事业。

但对于心灵自由而言,“空、明、觉”这三项就已经足够。

其中“空”是占据主导地位的,或者说,虽然心灵的真相是“空、明、觉”同时具足,但对于心灵自由而言,“空”仍然是需要认知和体证的侧重点,这是因为人们通常把“空”

最新小说: 古暖暖江尘御 弃宇宙 同时穿成数个世界的主角 七零娇软真千金把最帅军少宠疯了 快穿之我真不是渣男啊 云初月影 凡人修仙传 闺蜜齐穿书!嫁首长!你跑我也跑 偏她来时不逢春 战争领主:万族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