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凝守夏 > 历史军事 > 十国江山风月 > 第451章 以儒学治国,三纲五常

第451章 以儒学治国,三纲五常(2 / 2)

认为,欲治国,首要之务,还是在于治人。”

“自晚唐以来,中原纷乱,人心沦丧,道德败坏,朝廷要如何使人心归附,天下大定?”

“非教化之功不可。”

“古代有三皇治世,五帝定伦,传承至今,儒学治国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儒家主张治国以仁政、德治,推崇三纲五常。”

“夫大国也,要长治久安,一要靠‘仁’,二要靠‘财’。”

“今天下人心不古,地方官吏贪腐成风,藩镇守将以下犯上,土豪劣绅鱼肉百姓,奸商富贾蝇营狗苟,这症结何在?”

“在于他们不知道纲常,毫无礼义廉耻,没有规矩,也没有法度。”

“故,我大明若以德治、仁政,教化万民,治理国家,则一定能收获奇效。”

礼治吗?

对于儒学治国的方法,杨骁不太感冒,但是不可否认,儒学治国的确是有可取之处的。

一個国家要长治久安,保持富强,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土地广大,二是人口众多,三要有足够的可耕土地。

儒家学说认为,皇帝要巩固自己的权位,必须以仁政治国,爱护子民,要增强百姓对国家的凝聚力,须有充足财物足以养活百姓,使他们的生活无忧。

所以,儒家主张“礼”,提倡“三纲五常”。

“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同时也要求君、父、夫为臣、子、妻作出表率。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

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人们对于鬼神之说保持着谨慎的态度,华夏人解决现实问题倾向于依靠人间力量,形成了一种不轻易求神拜佛的习惯。

最新小说: 重生后,我改嫁了渣男他爹 怜娇奴,禁欲权臣夜夜宠 太子重生后,强娶豪夺掠我入东宫 摊牌了!村里来的真千金会亿点玄学 世子爷别虐,娇奴儿嫁你大哥了 穿成朱标后满朝文武求我别死 冥界打工人?玄学的尽头是科学! 家父诸葛亮,我打造了千年大汉 他一拳能打死吕布,你管这叫谋士 枝上梨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