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凝守夏 > 都市言情 > 港岛话事人 > 第21章 易象掉了

第21章 易象掉了(1 / 2)

穿越以后,对如何赚钱的规划上,李清源从未想过炒股。

他上一辈子曾妄想去股市里赚天龙人的钱,但现实告诉了他有多扯淡。

从IPO之前的流程来分析,假如做一家公司,创始团队的股本是1块钱,那么每一轮融进来的股东,都在不停将这个价值吹大。

等走完上市,发行价若是50块,承销商过一手,市价就变成了100。

如果是基本面比较好的公司,100块的价格普通人也参与不进来。

什么时候能进来呢?

是在机构拉几个涨停板之后。

这個世界最赚钱的生意是印钱,除了印钱外,就是随手印点什么能兑换成钱。

单纯从行为上看,印股票和印杂志,本质上没任何区别。

不同点在于,印股票的周期太长,对李清源来说,印杂志的效率更高。

只要有资金,搓一个金融泡沫并不难,难的永远是你能否承受代价。

而李清源通过种种前置手段,将现阶段的自己包装成了白莲花,至少降低了一部分风险。

不过该来的总会来,2月7日上午,他安坐于香江最高的建筑康乐大厦,静静等待着风暴降临。

-----------------

《易象》第一期16开48页,定价1.2港币,价格绝对不高,可依然有人嫌贵。

因为作为一本杂志来说,《易象》实在太简陋了。

无论从页面布局,还是美工插图,亦或是排版设计,全都突出一个丑陋。

也是,这些工作,都是交给《信报》去做的。

信报虽然有《月刊》,主打的却是干巴巴的金融知识,对美工一点都不讲究。

加上职员无故多了一份活,能糊弄就糊弄,就造成后来那种简陋的样子。

视觉还是小问题,最重要的是栏目匮乏。

除了几篇杂文游记,只有三个主要栏目,可之后《倚天屠龙史》没上,进一步把杂志的性价比降低。

别看5000份上架就售罄,那是因为李清源噱头炒的好。

在创刊号发布后,李清源就节奏不断,把先生给气的半死不说,发售前一天,还恰好赶上林青霞赴港。

种种因素,造成了《易象》热销的假象。

若是把五千这个数字扩大,不说再来五千,哪怕再加个三两千份,都可能会遭遇滞销。

这点从他宣布回收,没多久便收回了一千多份也能看得出来。

正常来说,已经绝版了的东西,十块钱而已,留个念想也是好的。

位于观塘乐华邨的叶老头就是这么想的。

他当了一辈子报贩,什么杂志没见过?

千万别说报贩子没文化,守着这个摊,叶老头见证了几十年来文化思潮的变迁。

从左右对峙到绿背文化,从洛克菲勒基金会,到现实主义文学,你再有内涵能怎样,卖得过咸湿小画和妖精打架咩?

别说《易象》这种半吊子文学刊,就算是著名的《香江文学》,卖得过冶荡诱人的《奇艳录》?

抱着这样的心态,叶老头当然不把《易象》当回事。

听说有人开价25块回收,他就把手里的12本卖掉了。

然后从此,叶老头开始了抓心挠肝的历程。

叶向奎何人也?

他的吝啬,在乐华邨都出了名。

左右邻居街坊,谁不夸他一声会过日子?

可就在卖掉杂志的下午,《易象》不可思议的冲到了100块,有人来他这处问时,叶老头悔的肠子都青了。

当晚就没睡好觉,翻来覆去折腾一宿,第二天精神萎靡的来摊子上替换老伴,立即遭遇叶盼盼老妈一通数落。

“你会过个屁的日子?知道那本杂志涨到多少了吗?有人花250块来收!”

叶向奎听到后嘴唇都在颤抖。

12本乘以250,减12乘以25,净亏损2700……

老头算完账,胸口发闷,去买早餐的路都没走稳。

老伴爱吃蛋黄千层糕,本来早饭是要买的,一听赔了这么多钱还买个屁,打两碗粥糊弄一口得了。

还没等两碗粥入口呢,昨天那个黄毛又来了,问他手里那本杂志卖不卖。

本着探探虚实的态度,叶老头问了问价。

黄毛伸出4根手指,兴奋道:“老头,四百,只要你卖,我四百收!”

叶老头眼前一黑,差点没背过气去。

这还吃个屁,给闺女打电话!

哪成想联系上闺女后,想要几本破杂志都不给自己,还说什么现在有钱了,不必在乎那三瓜俩枣。

把你能的!

“老子就是一毫一仙把你养这么大,现在你搭上个衰仔,赚了几个臭子就不把钱当钱了?”

可无论他怎么发脾气,想要杂志,叶盼盼就两个字,没有……

挂了电话后,心里这口闷气好久都消不了。

他是亏一毛钱都睡不着的主,哪会甘心赔几千块?

转念一想,只要杂志掉价,那我不就不亏了?

于是这几天,叶老头无时无刻不在盼着《易象》掉

最新小说: 我,美国医生 大小姐她偏爱兴风作浪 参加规则怪谈,谁按套路通关啊? 生活型神豪 四合院:大国工匠 修仙弃徒,回乡种田唱歌 我的老婆是灯神 我靠破案爆红娱乐圈 我的美女老板娘 从83年开始的娱乐大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