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凝守夏 > 都市言情 > 港岛话事人 > 第51章 鞠一捧酸泪

第51章 鞠一捧酸泪(1 / 2)

1977年2月16,腊月二十九。

清晨,金镛先生在女友的呵护下,将头发梳的一丝不苟,周身上下紧陈利落,西装皮鞋板板正正。

出门前,先生查了黄历,今日忌:开业动土,安香作灶。

要不怎么说先生文化底蕴厚重呢,单从这个点上就判断出来,今日应邀,优势在我!

小赤佬要开记者招待会,居然舔着脸给他发了邀请函。

好,你敢发我就敢应,老夫要亲自会一会你!

对了,先生今日没带手杖,凡事未虑胜先虑败,万一,他是说万一现场又被气犯病,不带手杖总能免去一些乌龙风险。

不愧是先生,做事真叫一个缜密周祥!

今日的招待会,开在港岛东区的北角一带。

因为移居的沪上人多扎堆在此,这里素来有小海滩之称。

区域的消费能力决定了繁华程度,时尚潮流是这里的标签,连裁缝店、理发店,都露着一股子上流味儿,歌舞和粤剧更是北角的标配。

但能称之为地标的,还要数皇都戏院门前,一幅题为“蝉迷董卓”的大型浮雕。

带领一群人浩浩荡荡的下了车,先生迈着方步走在前面,恍然间抬起头,看着斜上方的浮雕,咂咂嘴,品味了下挎在他胳膊上的小女友,心里忽然膈应起来。

玛德,小赤佬选在这种地方,不会是故意恶心自己的吧?

假如老子是董卓,乐宜小姐是貂蝉,那么我的义子干儿又是哪個?

心里正不是滋味呢,吕布,不,是爱将说话了。

“查生,我看李清源选这个地方,是故意恶心您!”

嗯?

先生霍然一惊,老夫琢磨琢磨没什么,可你他妈为什么那么敏感?

还没等他仔细想,迎面又上来一伙人。

先生看着为首之人,眯了眯眼。

迎面过来的不是别人,正是《东方日报》的马希珍!

马希珍生了一副和善面孔,既不像江湖大佬,也没有商界精英的气质,看起来有点像隔壁卖鱼佬。

可此人拥有的能量,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却不得不令人侧目。

赫赫有名的“地下皇帝”,香江最成功的报业商人,除此外,他还是皇家赛马会的遴选会员。

赛马会这个组织在全港只有两百多遴选会员,聚齐了商政两界名流,英国佬就占据了绝大多数,留给华人的位置很少,能跻身于此,可以说马希珍已成功洗白。

而且马希珍很会做人,上至政要,下至江湖四九仔,没有他不交往的。

比如在消费场所遇到,哪怕仅觉得这人眼熟,马希珍都会替别人把单买了。

这种挥金如土的大佬,又有几人会不喜欢?

唯独先生,看到此时马希珍主动迎上来,并未搭话,仅是淡淡一点头。

文人自有傲骨,先生还不屑与此等害民贼为伍!

而马希珍面对金镛,完全是一副晚辈模样,对先生热络问候完,然后簇拥着先生往戏院里走。

两伙人走了没几步,又听后面喇叭响,明报这边有人瞄了一眼,讶然道:“是胡闲女士亲自来了?”

嚯,这可是重磅人物。

从职务上说,这位是华文报业协会首任会长;

从财富上说,星岛垄断了地产广告收益,72年星岛集团上市,如今市值逼近10亿港币。

别看《东方日报》在香江发行量最多,可和《星岛》在全球范围比起来,那可就不值一提了。

没等大家反应过来,又有车辆停在戏院门前,先生回头一看下来的人,猛吃一惊。

其实从先生的反应,可以看出眼下每个人的社会地位。

对马希珍,先生根本懒得搭理。

而听说胡闲到了,先生便停下了脚步,等着对方一同入场。

等看到刚来的这位,先生也顾不得矜持了,快步如风迎了过去。

“岑老,怎么把您给惊动了?”

来人是位老先生,带着墨镜,拄着拐棍,头发有些花白,精神头却很足。

见到金镛笑了笑:“小查啊,你也来了?”

金镛心说幸好今天没拄拐,不然怎么搀这老头。

岑老名叫岑维脩,《华侨日报》董事长,佳艺的股东之一。

这只代表他的事业,而不代表他的名望资历。

岑维脩的资历有多重?

可以这么介绍,大清还没亡呢,人家就进了报业。

至于名望的话,香江但凡有个协会,就想把这位请来做个名誉会长。

对比之下,无论太平绅士,亦或女王颁的那些勋衔,反而不足为道了。

搀着老先生,正想往里走,忽然又有车到。

岑维脩道:“是小何来了吧。”

小何指的不是何左芝,而是他的哥哥何氏礼!

何氏礼其人,不仅是何东之子那么简单。

他早年毕业于皇家士官学校,留学多国,精通各个兵种作战系统,之后加入东北军,曾任张少帅参谋,62年是以上将衔退役的。

见到何氏礼,金镛还没太大反应,东方日报的马希珍慌了手脚。

话说马

最新小说: 四合院:大国工匠 修仙弃徒,回乡种田唱歌 我,美国医生 大小姐她偏爱兴风作浪 从83年开始的娱乐大亨 我的美女老板娘 生活型神豪 参加规则怪谈,谁按套路通关啊? 我的老婆是灯神 我靠破案爆红娱乐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