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大汉的巨人(1 / 3)

将诸子百家熔炼为一体,这样子的行为可以最大限度的分化百家的权利,而分列各科则是给这些“诸子百家”们扔下的鱼饵,或者用胡萝卜来形容更为合适。

刘彻不愧是天生的皇帝,他一瞬间便明白过来了这件事情的本质,以及这其中所蕴含着的内容。

他继续看下去。

陈无实的策论中,不只是有关于熔炼百家、分列各科的内容,还有一部分内容与董仲舒的思想有一部分的重叠,但与之不同的是,他将这些东西归结为“自然规律”。

这便是两者最根本的区别了。

陈无实虽然也依旧是强调君权的神圣,但在陈无实的策论当中,他还是有一些独属于“陈氏”的底色,这些底色构成了陈无实的这篇策论。

在看完陈无实的策论以及理论之后,刘彻陷入了良久的沉默。

到底该选择谁的思想?

到底该选择谁作为大汉的基调?

是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政儒,还是陈无实的熔炼百家?

相较于陈无实的思想,其实刘彻更加喜欢董仲舒的思想,毕竟董仲舒的思想当中蕴含着一种“君权至高无上”的底蕴在,这对于一个皇帝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吸引。

谁能够拒绝这一点?

谁都不能够拒绝。

但.....

刘彻长长的叹了口气,终究还是道:“先生的思想,果然是精彩绝伦。”

他平和的看着陈无实,声音中带着些许的遗憾:“虽然朕更加喜欢董先生的文章,但平心而论,对于大汉来说,更需要的是先生的文章。”

刘彻并没有和陈无实说谎,比如什么他更加喜欢陈无实的文章这种话。

他只是沉默的表示,自己虽然更加喜欢董仲舒的文章,但是却会采用陈无实的文章,因为大汉更加需要陈无实的文章。

这其实也是刘彻的一种试探,他十分清楚,陈无实看完了董仲舒的文章之后,一下子就能够发现自己喜欢董仲舒的文章到底是为什么,或者说是喜欢哪一部分。

他想要试探一下陈无实,是否有可能,陈无实可以将“天人感应”以及“君权神授”这两方面的内容也熔炼到“百家”之言当中?

陈无实的反应很寻常,他像是没有听懂刘彻的话语一样,只是平和的说道:“仲舒的文章的确更符合陛下的心境一些,但对于大汉来说,会将人的思想彻底禁锢起来。”

“这便是与陛下之前奖赏工匠、以及诸子百家的行为不同了。”

“这是一种悖论。”

这的确是一种悖论,因为权力就像是一个已经无法更改的蛋糕一样。

谁的多了,那么必定是从别人的手中抢了一部分。

这是不会产生变化的。

刘彻再次陷入了沉默,良久之后他叹了口气:“先生说得对。”

事实上也正是如此。

在原来的轨迹当中,汉武帝刘彻独尊儒术后,的确在某种程度上刺激了大汉的思想、文化发展,但紧接着便造成了一系列的后果。

诸子百家的那种灿烂思想再也没有能够出现在华夏大地上,人们的思想越来越被禁锢起来。

事实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这個“想法”和“焚书坑儒”有什么区别呢?

他们没有任何的区别,只是刘彻吸取了始皇帝的教训,所以将焚书坑儒这种十分暴力的事情变得“柔软化”,就和他的“推恩令”一样。

将针藏进了棉花当中。

这样人们就看不出表面上的恶意了,但实际上的恶意却一点都不少。

思想的禁锢对于大汉、对于华夏来说是一件好事么?

当然不是。

对于皇帝来说是一件好事么?

那要看皇帝到底想要一个怎么样子的帝国了。

不同的皇帝有不同的追求,所以这个问题对不同的皇帝来说就有不同的答案。

对于如秦皇汉武、唐宗明祖这样的皇帝来说,自然而然是想要一个强大的帝国,这个帝国的权力甚至可以不必在他的手上太多——当然,这种太多是百分比的权力。

因为对于这种帝王来说,即便是将权力分散出去,他们也是说一不二的。

就比如始皇帝时期,始皇帝的话便是比圣旨更加管用。

对于某些皇帝来说他们不在乎自己的国家到底有多么强大、是否落后这个世界太多、他们可以眼睁睁的看着这个庞大的国家内里空虚,只维持着表面的风光,他们也可以看着这个国家逐渐被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都超越。

但他们无法容忍自己手中的权力变少,他们无法容忍这个国家变的强大。

因为他们的心里十分清楚,如果这个国家变的强大的话,那么他们这种“小人”便无法掌控整个国家了。

这也是为什么有一部分人身为皇帝也会卖国的原因。

比如宋高宗赵构。

难道赵构不知道杀死岳飞等同于卖了华夏民族、卖了大宋么?

他当然知道。

但是赵构不介意,因为他只想要占据百分比最大的权力,想要在自己的一方净土之上掌控一切。

杀岳飞的真的是秦桧么?

最新小说: 四合院:大国工匠 修仙弃徒,回乡种田唱歌 参加规则怪谈,谁按套路通关啊? 从83年开始的娱乐大亨 我靠破案爆红娱乐圈 生活型神豪 我,美国医生 大小姐她偏爱兴风作浪 我的老婆是灯神 我的美女老板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