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邦邦,邦邦邦,邦邦邦邦!
声音从虚空之中缓缓走出。
以一个令人惊叹的渐强出现在众人的面前。
陈秋这一次并没有拿一根特别长的指挥棒,而是拿了一根极为短小的指挥棒。
差不多只有七八厘米,特别的纤细。
如此纤细的指挥棒,伴随着陈秋略微挑起的眉毛,以一个极为灵活的状态,让音乐跟随着陈秋的手指,在舞台上响起。
音乐的音色和陈秋他刚刚的演奏没有任何的区别。
音乐之中一股令人难以用言语去形容的清新感从音乐之上涌出。
干净,利落,干脆,温和。
但是带有一抹难以掩饰的愁思。
美好之中带着忧愁。
陈秋手中的指挥棒控制着音乐之间的交流,控制着两者情绪的融合。
让乐团跟随着他的步伐一同,演绎出这样一首世界级别的名曲。
舞台下的观众看着陈秋这个开头的诠释,眼睛不由得一亮。
果然,刚刚陈秋给他们的感觉并不是他们的错觉。
陈秋以及和声交响乐团的实力是真的就有这么强。
不管是陈秋的指挥,还是乐团众人对于陈秋的跟随。
每一位乐手的实力都强大到令人震撼。
即便观众只能从侧面或者背面看见陈秋。
但是他们却依旧能够从陈秋的动作之中看出陈秋对于音乐的想法。
甚至将他们自己的位置放在乐团成员的身上。
他们感觉自己好像也能跟着陈秋一起演奏。
陈秋的视线温和,嘴角噙着一抹笑意。
手中的指挥棒的挥动也变得更为柔缓一些。
莫扎特第四十号交响曲的声音在他的大脑中回荡。
音乐的信息也在无时不刻地冲刷着他的大脑。
莫扎特第四十号交响曲,莫扎特最后的三大交响曲之一,也是莫扎特所有的作品之中,最为众所周知的一首作品。
这一首作品完成于1788年,7月25日,有两个完全不同的版本。
一开始时候的编制为长笛,双簧管,低音管,圆号以及弦乐5部,后续多了一些单簧管的部分,修订了部分双簧管的内容。
相比较一开始的时候,这个版本的情绪更为浓厚了一些,让之前的寂寥感觉减弱了许多。
这也让修订版更为的受人欢迎。
此时此刻陈秋他们所演奏的便是这个版本。
整首作品的情绪热情之中带着感情化的沉思。
即便在音乐之中你还是能够听到很多巴洛克时期的音乐,但是这一次莫扎特的作曲则是让音乐向着前方更进了一大步。
甚至让当时的音乐潮流都向前进了那么一大步。
在莱比锡首演的时候,很多人对于这一首作品都用上了类似于战栗,沉缓之类的字样。
很明显,这样的音乐让当时的音乐创作理论向着浪漫时期的音乐正在一步步的接近。
即便莫扎特并没有像是贝多芬那样直接踹开了一个时代,让音乐从古典音乐直接蹦到浪漫时期的音乐,并且成为当时的主流。
但是你无法否认,这一首作品对于音乐时代进步的促进作用。
而陈秋他所想要做出来的,便是当时观众听到这一首作品的第一反应。
战栗!
他想要所有人都为他们的演奏而战栗!
先声夺人!
他不想要乐团再这样一步步地向着更高的层次慢慢地迈进。
他想要第一次的演出就让在场所有人震撼。
拿到一个足够高的名次,吸引所有人的注意力!
因此,他必须全力以赴!
陈秋的身体前倾,视线与每一位接下来要演奏的成员对视,给予他们足够的提示以及音乐的表达。
正如同之前和小泽征尔学习到的那样。
他不会去在一个一个地点着某个人需要去进行演奏。
他只会通过自身的动作,让乐团内众人了解他所想要的感觉。
然后跟随着他身体的律动,将音乐给表达出来。
陈秋的大臂牵引着小臂,小臂带动手腕,让手中捏着的指挥棒颤抖。
给予低音声部的演奏者足够的力量,让他们将音乐的低音给完成支撑起来。
作为低音声部仅存几人之一的芮佳深深吸了一口气,将手中的低音提琴琴弦拉动。
带来令人无法忽视的低音效果。
也让音乐染上了更多悲伤的低音音色。
芮佳在向着众人展现出她作为低音提琴首席的实力。
她在用比她整个人还要大的低音提琴,去将她心中对于音乐的一切想法,跟随着陈秋将其完全地给诠释出来。
其他的低音提琴成员,在芮佳的压力之下,只能跟随着芮佳一起,演绎着他们的音乐。
身为低音提琴首席的芮佳,展现出了令人震撼的色彩。
此时此刻,她便是乐团的低音,乐团的底色。
她将向所有人展示,她为乐团所编织的一切。
那份在忧愁之下的美好。
在舞台边缘客串工作人员的黄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