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玥所演奏的伯恩斯坦单簧管与管弦乐团,相比较第一首作品,德彪西的单簧管与管弦乐团而言,难度上要简单许多。
即便说伯恩斯坦本人是现代派的作曲家,指挥家,音乐家。
按照道理而言,现代派写作出来的东西会相比较古典的作品会更难一些,现代派会为了音乐的和声感觉,而使用很多很多奇奇怪怪的演奏技巧。
甚至会有那么一些违反正常人类的行为。
但是说到底,这一首作品只不过是伯恩斯坦写作出来的习作,也是伯恩斯坦所写做出来的,极为前期的一首作品。
难度肯定没有办法和那种真正的现代派作品相提并论。
他的注意力也会放在旋律上更多一些。
毕竟对于一名非职业的作曲家,一位主要注意力都放在音乐的表达和音乐发展的指挥家,音乐好听才是他所希望的。
也正是因为这一首作品的难度较低,苏玥才可以将她更多的注意力放在音乐的表达上。
她没有看向陈秋,而是自顾自地拿起手中的单簧管。
与之前不同。
这一次是她来带节奏。
气息缓缓地向着单簧管之中推进。
气息随着簧片的颤抖,撞击在单簧管的腔体之上,轻柔地从管口流出。
笛声吹响。
曲声婉转。
音乐声,在此时响起。
将众人对于苏玥第一首作品的印象逐渐抹去。
也让众人安静下来,认真地听着苏玥的演奏。
听着耳边的音乐,感受着那股音乐的美感,他们不得不承认。
相比较之前第一首的单簧管与管弦乐团所表现出来的朦胧感,苏玥在这第二首作品上表现出来的音乐敏感度更强。
不仅如此。
因为第一首作品可以算是单簧管与管弦乐团的合作,苏玥的音乐之中还有许多管弦乐团的部分。
而现在。
因为是单簧管与钢琴的改编。
苏玥的个人特色会被体现的更为明显。
仅仅只是几颗音的出现,便让在场所有人的耳朵为之一亮。
吴健海更是如此。
作为海城广播交响乐团的首席。
海城歌剧院交响乐团的首席。
吴健海非常清楚一位这样的单簧管艺术家对于交响乐团而言,有多么重要。
不管是第一首作品所表现出来的,对于交响乐团的帮助,个人特色与交响乐团风格的融合。
又或者是说第二首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个人实力,个人音乐色彩,还有一些其他零零碎碎的东西。
这些无一不说明了苏玥的实力。
和声交响乐团,在这位单簧管首席的帮助下,已经无敌了。
最起码,在他的心中无敌了。
但是,他没有看向苏玥,而是望向陈秋,目光变得温和。
苏玥的声音与乐团的声音融合在一起。
他能很清晰地听到陈秋在其中做出的努力。
陈秋作为一名指挥,他在努力地融合乐团与苏玥。
乐团里每个人的想法都是不同的。
每个人的特色也是不同的。
即便很多人的特色比较微弱,很多人听的不是那么清晰。
即便很多人的特色实际上是对于某些顶级音乐家的模仿。
但是说到底,乐团里的声音永远不可能都是同一种。
但是在陈秋这里,他所听到的音乐却不一样。
他听到了一种完全不同的音乐。
他听到的是所有人的声音被陈秋梳理,却尽可能向着同一个地方发展的声音。
所有人的色彩在陈秋手中融合,变成了现在吴健海,以及在场众人所听见的色彩。
这些色彩包裹着苏玥,在苏玥的周围漂浮,帮助她的音乐前进。
甚至有一种要将苏玥的音乐同化的感觉。
但是。
并没有。
苏玥的音乐并没有被乐团同化。
陈秋控制着乐团紧密地贴着苏玥,却不让他们对苏玥产生任何影响。
两者在共舞。
舞台上的音乐在舞蹈。
释放着他们对于音乐的理解
彼此影响下,却又似乎毫无影响。
他只是感觉一切都是如此唯美,如此轻柔。
气息的婉转如同百灵鸟的歌喉。
吴健海无法寻找出最为合适的词汇来形容他所听到的一切。
陈秋带着乐团和苏玥的演奏,让他有些迷茫。
他甚至回想起了自己之前的老指挥。
当时乐团在演出的时候,老指挥和乐团似乎也是和现在的和声交响乐团一样。
彼此之间没有任何的间隙。
大家都在向着同一个方向前进。
他们所演奏出来的一切协奏曲。
不管是华国风格的作品,又或者是欧洲古典音乐,再或者是现代派作品。
似乎也都像是和声交响乐团现在一样。
只是可惜。
时光荏苒。
老指挥已经不在了。
他也已经老了。
他只能一个人守着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