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148李自成那一箭射进了老朱的心窝
朱元璋对于王布犁这个人,是又要用又要仔细提防的。
或者说朱元璋用人之道便是如此。
他对刘伯温、李善长以及诸多将领亦是如此。
甚至退休了官员,朱元璋都要派人去打听怎么样了,有没有谋反的心思。
一听说检校汇报,当朝大员退休后还在田间地头插秧苗,宛如一个老农的模样后,认都认不出来。
朱元璋是极为满意的,这才放下心来。
什么退休金,通通没有。
当然满朝文武不是没有让他放心的官员,那个人就是太子朱标的老师宋濂。
对于宋濂老朱也不怎么重用他,可大明的礼乐制度多是出自他的编纂。
但是宋濂快要伺候了他二十年,朱元璋得出一个结论。
那就是宋濂是个老实人,写文章还行,出谋划策他没那个脑子。
故而宋濂至今还是个正五品的翰林学士,也快要退休了。
因为朱标目前没什么要学的,都是在学习政务。
学习儒家文化的时间在不断的缩减。
虽然老朱对于宋濂感到放心,但是当他孙子卷入胡惟庸案子的时候,朱元璋也是选择性的健忘,要干掉他全家的。
好在马皇后与朱标的劝说,他才免于一死,次子和孙子被朱元璋杀后,剩余的家人迁徙到四川,宋濂死于途中。
就宋濂这个伺候了老朱二十年,让他感到放心的朝中最后一个老实人,也不能让朱元璋轻易改变杀人的思路。
朱元璋高度敏感,故而对王布犁并没有那么放心。
尤其是听着王布犁询问朱标什么时候登上皇帝的宝座,在朱元璋听来其实是那么的刺耳。
权力,朕可以分享给太子。
但你作为太子,乃是储君,不能急着要继位。
若不是王布犁对咱大明有用,必须得好好敲打敲打他。
朱元璋看来现在的朱标执政还是太嫩了。
咱春秋鼎立,自是要把大明的所有问题都解决了,再放心的交给他的好大儿手里。
不过此时面对儿子与女婿的建议,朱元璋还是颔首表示同意了。
反正他心中那个最大的秘密对谁都不能说。
不如好好锻炼儿子,以此来改变未来。
父子俩就驿站运输的事情说了说。
也决定想搞一个试点,从北平到南京的路线,辽东的皮子之类的还是挺受欢迎的,同时也算是给将士们开个福利吧。
二人吃着饭,朱元璋未曾想这次又来感觉了。
于是慌忙叫朱标清场,他们两个再进入仙境当中去。
崇祯。
朱元璋又看到了大明的末帝。
他听着皇亲国戚都不能私用。
但是过了一百多年,随着吏治的全面败坏,驿递制度也弊窦丛生。
大小官员往来于道路,常常任意勒索夫、马,折成银子纳入私囊。
这样,就使大明驿站有限的人力、物力应接不暇,疲于奔命,甚至为了赔补经费而卖儿卖女。
朱元璋父子俩大眼瞪小眼,怎么咱的大明才一百多年就走向灭亡了?
“不可能。”朱标率先开口道:
“咱的大明应该不会一百多年就亡了。”
在朱标的印象当中唐宋的延续还小三百年呢,甚至南宋都撑了一百多年呢。
咱大明指定是比大宋强啊。
不可能就一百多年就无了。
“咱知道,但是没想到一百多年,咱朱家的子孙就控制不住底下那帮官吏了,让他们胡作非为,坑害咱大明的江山。”
朱元璋也是气的够呛。
他还想着前世万世呢,结果大明过了一百多年就成这个样子了。
这帮官员果然不可信。
咱指定的制度不可能出错。
就是这帮人没有贯彻到底,后世子孙当皇帝后,一个个也都是菩萨心肠,不敢杀人了是吧?
就如同他好大儿朱标一样,过于仁慈了。
对于这些官吏,朱元璋深知,只要你给他们开一个口子,他们就能慢慢蚕食,把这个口子啃食的无限大。
驿站的驿夫们本就生活困难,随着崇祯下令一纸裁撤,不仅于旧疮无补,反而填上了新创。
大批原来依靠着驿站勉强维持生计的壮丁被迫逃亡,其中许多人都加入了反贼当中。
朝廷兵部尚书与内阁大学士连同作弊,给运回道路崎岖的四川去。
就这。
那些官员还要为难运输的驿夫,让他们再给孝敬钱。
朱元璋看到这里,都被这些官员的操作给气笑了。
“好啊,一个个真是咱大明的好官呐。”
朱元璋的怒气蹭蹭蹭往上涨。
虽然崇祯的执政手段让他血压高,但毕竟是自家血脉。
原来底下的是有大批昏官奸臣当道,恶了咱的制度,才会如此啊!
在崇祯下令裁撤驿站的第二年,陕西灾荒更趋严重,隔河的山西省又以“防寇”为名,禁止把粮食卖往陕西。
陕北的米价涨到六钱银子才能买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