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所有人都接受了这个概念,就会生出族群认同感。”
“以后再遇到异族入侵,他们才会拿起武器保护自己的族群。”
朱元璋露出深思之色,以前他以为陈景恪强调华夏概念,是为了大明的正统性。
现在看来,还有更深一层的含义。
果然,这个人从来都是走一步看十步。
当伱以为看透他的计划,往往会在不经意间给你惊喜。
朱标想的则是另外一层东西:“所以,朝廷和百姓的追求是有所不同的,是吗?”
陈景恪颔首道:“准确的说,是帝王将相的追求和普通百姓不同。”
“百姓对盛世的要求只有吃饱穿暖,而帝王将相心目中的盛世,从来就是个人的文治武功。”
这话有点赤裸裸的打脸了。
不过在场的祖孙三人都没有生气,反而认真的倾听。
“为了达成自己的目的,他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忽略民安。”
“比如汉武帝,他打匈奴是因为受不了这个屈辱,还是为了保护百姓?”
“当然,也有可能是两则兼有。”
“但以汉武帝的操作来看,定然是前者居多。”
祖孙三人皆点头不已,看看史书上对汉武帝晚期的描写就知道了。
完全是一副国家破败民不聊生的亡国之相。
打匈奴没错,帝王将相获得了文治武功,百姓得到了安宁,算是多赢的局面。
但后期的骄奢淫逸、穷兵黩武,就有大问题了。
“能在追求文治武功的同时兼顾民安的,就是大家赞颂的明君了,比如唐太宗。”
“他平均五年发动一次大型战役,就是为了让将士们得到休息,让民间有足够的时间恢复生产。”
“他这么做真的是出于爱民之心吗?我不知道。”
“但从他那句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什么端倪?
从乱世走出来的他,知道百姓过不好会造反。
所以才会与民修养生息。
“可他是怎么想的不重要,正所谓论迹不论心,我们只需要看他是怎么做的。”
“他确实做到了兼顾国泰和民安,所以才会被世人赞颂。”
“所以,在我看来,盛世就是国泰和民安达成平衡。”
祖孙三人不禁点头,君王实现文治武功的追求,百姓获得安宁,确实可以称之为盛世了。
陈景恪顿了一下,继续说道:“我一直在想办法打压儒家,但并不是因为我反对它。”
“恰恰相反,我很支持儒家成为显学。”
“原因其实很简单,他们提出了大同世界。”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使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
“而这,也是我毕生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