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凝守夏 > 其他类型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 第355章 皇上就是败家子啊

第355章 皇上就是败家子啊(2 / 3)

可是其他各国的商品,大明都不感兴趣——香料除外。

前世直到清朝末年,西方工业国拿中国都没有什么办法。

英国因此恼羞成怒发动鸦片战争,用武力逼迫满清政府做不平等贸易。

现在是大明初年,这种情况更加严重。

一船船商品运输出去,拉回来的是金银铜贵金属,外加一点当地的特产。

有些聪明的,已经开始在当地采购原材料,运回大明卖给作坊主,生产成商品再卖出去。

还有些人被逼无奈,连生铁都采购,拉回来重新熔铸卖给朝廷。

但工业化之前,全球生产力都不咋地,哪有那么多原材料给他们买?

所以,大多船都是空着回来的——不,是拉着一船的压舱石回来的。

大明需要粮食,对他们来说反而是好事。

反正船空间多的事,能买粮食拉回来也好啊。

不过大多数人,都是在南洋采购大米,顺路带回大明出售。

虽然利润不高,但也比空船回来要强的多不是吗。

这其实也是陈景恪商业计划的一部分,他很清楚粮食安全才是底线。

无论做什么,都要先保证粮食供给。

本国发展工商业会影响粮食生产,那就去国外采购。

事实上,大明户部已经是目前最大的粮商。

每年从各地采购新粮填充各大粮仓,再将各粮仓内的陈粮流入市场平衡粮价。

海商运回来的粮食,主要流入民间市场。

多了一个粮食来源,更有利于控制粮价。

至于如何确保粮价,那简直不要太简单。

可以通过行政和商业两个手段。

用行政命令规定各种主要口粮的价格区间,最高不能超过多少,否则以操控物价的罪名法办。

商业手段,自然是朝廷用海量的粮食,来平抑物价。

大明有义仓、储备仓等各种粮仓,交趾、楚国等地都是产粮大区,朝廷随时可以动用船队运输粮食。

粮食想要多少有多少。

就算这些手段最后都失效,还有最后一个办法,屠刀。

至于大批外粮涌入会不会压低粮价,导致谷贱伤农,这不需要担心。

至少现在大明的粮食储量,还没多到需要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

而且朝廷未雨绸缪,已经在引导百姓饲养家禽家畜。

解决肉蛋奶的问题,也要从点滴积累的。

至于效果吗,只能说比不提倡的时候要强一些。

主要是百姓穷怕了也饿怕了,是舍不得用粮食来喂养牲畜的。

除非大明能够持续数年乃至数十年不闹粮荒,百姓习惯了不缺粮的日子才会这么做。

只能说,任重而道远啊。

这些深层次的计划,自然没必要对几个老农说,说了他们也不一定能理解。

对于他们的抱怨,老朱和马娘娘只是附和几句,并没有发表太多看法。

不过他们也只是抱怨几句,并没有特别生气,自家的地产粮够吃才是最重要的。

人家的地想种啥就种啥。

接着几人又聊起了别的事情,从各种惠民政策,到民间的现状,再到东家长西家短,想起什么就说什么。

老朱要的就是这些信息,听的非常用心,时不时的就插嘴问几句。

大家话语里对当前生活非常的满意,对皇帝也是感恩戴德。

这让老朱非常的高兴,目前大明的状况,已经超出了他的想象。

毫不夸张的说,比他想象中的所谓盛世,还要好很多倍。

而这,才只是陈景恪计划的开端。

每每到这个时候,他就由衷的庆幸。

还好当初遇到了陈景恪,还好选择了给他一个机会。

否则哪会有今日的盛况。

当然了,目前远未到十全十美的地步,缺点依然很多。

大家提到最多的,就是缺医少药。

周围几个村子,没有一个正儿八经的医师,只有两个跳大神的。

最近的一个医师,还在十几里外的镇子上。

医术还不咋地,只能治一下普通的风寒、拉肚子之类的小病,而且价格非常贵。

稍微严重一点的病,只能送到几十里外的县城。

然而老百姓有几个舍得去县城的?

在镇子上治不好,基本就回家等死了。

对此朱元璋和马娘娘也很无奈,如果只是药材问题,他们还能想想办法。

医生是真没办法解决。

不过,他们也想到了陈景恪之前提的医疗体系建设。

此时,对这个计划的意义有了更深的认识。

景恪果然是景恪啊,处处都想到了别人前面。

就是不知道医学院建起来没有,回去好好督促一下,再多给他一些支持。

正想着,远处一人快马直奔而来,中途被汤和给拦住。

朱元璋起身笑道:“可能是家里人来找我的,老哥几个先聊着,我去看看。”

然后就和马娘娘一起来到汤和那边。

事实上也没啥事儿,来人就是告诉他,两项革新

最新小说: 从SWAT开始的职业成长游戏 快穿:糟糕!偏执主神是个恋爱脑 灵气复苏:我觉醒了神级武魂 年代:从知青下乡开始躺赢 位面:开局神级酒馆,豢养巨龙 谁让他做游戏的! 50年代:隐居深山从流浪开始 魔道女帝旺夫,我靠剧本横扫诸天 快穿:拯救那个反派小可怜 龙王出狱(一杯八宝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