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变化(1 / 3)

“唰唰”公孙度写完给柳毅的书信,交给一侧侍奉的秦奉,交代道:“速速送与青州。”

接着,他又拿起田健的书信,翻看其中被他圈起来的段落,那是关于李信统领的强弩营冲阵的描述。

“啧啧,抵近贴脸射弩,这不就是后来英国龙虾兵排队枪毙战术的翻版吗?”每当看到这一段,公孙度都不由赞叹道,各个时代的战术万变不离其宗,都不过是在追求最大杀伤而已。

看到李信在信中自辩说这是凉州军的故技,据其说凉州军就喜欢临阵之时,贴脸射一阵箭矢再挥刀砍杀冲击敌阵,往往能有奇效。

这种战术,考验的是执行战术的兵卒心理承受能力,往往只能是老卒才能执行,因为要在临敌之时从容射箭,再弃弩\\弓执刀砍杀,都非常考验士卒的心脏,距离越近,执行越难,往往兵卒上战场,临阵之时,手掌颤抖连绑着刀绳的环首刀都握不住,更不用说射弩执刀了。

李信的强弩营士卒,都是他从辽东郡兵、洛阳禁军中精挑细选出来的,执行起这种战术,自然不在话下。

“而且...这小子有点东西。”公孙度继续看下去,李信他们支援战场使用的独轮车赶路的方式,让他忍不住拍手叫好,这其实就是他心中对强弩兵的定位,充当战场上的机动坦克——能够机动的支援火力单位,其在冷兵器战场的作用无与伦比。

正如张辽所言的骑兵的最大优点是能跑一样,重甲士卒若是跑起来,杀伤力要比骑兵大得多。而且公孙度仔细看了看,李信那一战的伤亡极低,壕气冲天的他给强弩营士卒都披上了全甲,行进中有甲士在前挡箭,就连推车的水手伤亡都很小。

公孙度再次仔细将经过看了一遍,看着上边巨大的交换比,他在一侧的纸张上写下:重甲、强弩,对付低生产力的外族具有碾压性优势。缺点:机动速度慢,独轮车【全地形战车】辅助,轻型战车的研发。

“这种以势压人的法子,对付小国兵卒算是降维打击了。”公孙度边写边感慨道,他记忆中华夏的钢铁冶炼技术在汉末之后随着逃亡移民向着四周的小国扩散,使得后来周边小国的军事科技都完成了升级,可以说,华夏每一次的大乱,对周边的小国来说,都是一场生产技术上的馈赠。

后来西方殖民者架起大炮征服世界,大半个地球通行无阻,直到遇到了东亚小国,才发现这些地方的金属冶炼技术一点也不落后,殖民者的大炮拿到手就能仿制,让气焰正凶的殖民者怯步,只好转头先向那些‘无主之地’的海岛下手。

其实在各个朝代,中原的经济以及技术实力都远远高于周边小国的,也怪不得后世的皇朝被称作天朝,那都是周边小国心甘情愿叫出来的。

然而华夏政权所处的地缘形势,决定了其内部矛盾时时都在累积,作为统治者,各个朝代的上层也都很清楚,最大的威胁不是来自于外,而是来自于内,所以各朝各代制定了相应的守内虚外政策。

大汉亦然,辽东地就属于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中原政权对这地方的唯一愿望就是不要出事,人口较少,技术落后,兵力孱弱,朝廷的政治势力也小,便是辽东郡的局面。

当然,也正是因为这些因素,这才给了公孙度可乘之机。

“啧啧,老曹这下倒霉了啊!”公孙度翻到了一封来自中原战事的情报,当他看到曹操率领军队全军覆没,仅以身免的消息时,禁不住幸灾乐祸起来。

而且从中原各地传来的消息看,此战大放光彩的床弩等器械,开始被众多诸侯所重视,据说河内郡的王匡、袁绍大营已经在大肆征集工匠,打制这种巨型战争兵器了。糜家的消息源也说,南阳地区的袁术也不甘寂寞,开始征集民间工匠打造大型的战争器械。

徐荣作为这场风波的始作俑者,恐怕也很难想到后续的发展,大型器械的威力不仅没能使诸侯却步,反而让那些因为士卒战力不强而心生畏惧的诸侯,从中看到了新的转机。比起羸弱会逃跑,会反戈的士卒,这些只需要扣动机关就可以杀伤敌军的器械,更加受诸侯们的喜欢。

床弩、石砲、连弩,在诸侯们主观能动性的驱使下,这些古书、典籍中的各种器械,再度被复活并开始活跃在战场上。

中原诸侯似乎一下子陷入了器械为先的怪圈里。

不过,这样的游戏也不是所有诸侯都能玩得起的,当前也只有冀州士族支持的袁绍可以调集资源制造器械,以及占据南阳——天下数一数二的工匠汇聚之地的袁术有条件做这样的事情。

“啧啧,这是条歪路啊!”公孙度看到这都笑起来,摇头道,士卒的素质不行,强行提升器械水平,可能到头来还是为敌人送军备。

同时这也让公孙度开始警惕起来,在战争需求的驱使下,技术扩散的速度明显被加快了。

从柳毅的信中,公孙度得知青州的黄巾众都开始使用他临时发明的独轮车进行物资转运了。再也没有比独轮车这样的器械更适合黄巾这样的势力了,拥有大量的劳动力的黄巾众因为车辆的稀缺而行进缓慢,往往会被官军及时围剿。而有了这种简单小车的黄巾军,在泰山、沂蒙等山区的活跃程度远胜以往。

最新小说: 假太监:我帮女帝管理后宫 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 江山为聘:我的绝色女帝 天才美术生宋朝再就业 山水行记 我李自成:明顺停战,一致灭夷! 天命败家子 南半球都是我的,你让我坐皇位? 水浒:我武大郎,反了! 粉黛高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