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形势危急(1 / 2)

文华殿上的群臣七嘴八舌,商量了半天也没有拿出一个有用的方案。

就在朱祁钰准备出声打断他们,点名让一直沉默不语的兵部侍郎于谦拿出意见时。

吏部尚书王直轻咳一声,出列开始奏对。

“吵什么吵,眼下当务之急不是论罪,也不是分析究竟如何败的,那些都是以后要做的事。”

“这首要的就是派人与瓦剌人取得联系,看看他们到底想要什么,看看有无赎回圣上的可能。”

“其次就是勒令邻近各卫所关隘守将,务必守好城池,万万不能被瓦剌人炸开城门。”

王直这话说的很委婉,但已经在间接肯定杨洪在宣府的做法。

“我最担心的就是大同,那里距离宣府也就几日的路程,说不定瓦剌大军已经到了那里。”

“要是只有郭登还好,可偏偏广宁伯刘安也在那里。怕就怕他非要打开城门出去迎接圣驾,到时大同危矣,京师危矣。”

“最后就是命令各卫所收拢残兵,如果侥幸勋戚大臣,如有逃脱者,尽快护送他们回京。”

“另外再补充一点,天子北狩一事尽量要压住,我就怕不止北边,其它几个方向的蛮夷也在蠢蠢欲动。”

看到孙太后没有说话的意思,朱祁钰点了点头赞许道。

“王大人之语乃老成谋国之言,诸位大人是否有补充的。”

只见场上立刻静了下来,于谦似乎在低头想着什么没有说话,其他大臣显然也赞同王直的话,当然也没有人敢说吏部尚书说的有错。

因为其头上的人差不多都死了,眼看着就要更进一步,也没人愿意得罪这位天官。

随后看到众人说来说去也没有什么关键性的建议,大多都是在和稀泥,要么说些模棱两可的话,听的朱祁钰有些头疼,就准备结束今日的廷议。

就在这时,翰林侍讲徐珵出列。“启禀圣母,郕王殿下,我们好像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

“那就是瓦剌人得了我们的火器并演习纯熟之后,这宣府、大同还守得住么。”

“不是微臣危言耸听,这群狼子野心之辈今年内已经数次入侵。二十万大军的全军覆没,定会让他们的野心不断膨胀。瓦剌会再次南侵,京师岌岌可危。”

这时徐珵停止了讲话,而是拜了下去,不过许多聪明人已经咂摸出其中的味道,都在这里感叹后生可畏,连这话都敢说。

朱祁钰倒没听出话中未尽的意思,反而他觉得徐珵说的没有错。

居安思危,在二十万大军败亡后,京师确实危如累卵。

兵部尚书已死,此时兵部说话管用,知兵事的也就只有于谦。

“于侍郎,讲讲吧,如果瓦剌人兵临城下,我们还有多少守卫力量。”

“回禀王爷,三大营留守的,加上匠户等能战的加起来约莫六万,九门巡防官兵、直隶留守官兵,加上运粮官兵,林林总总加起来有十万多人。”

驸马焦敬随即出列肯定了于谦的说法,让文华殿内又一次陷入了寂静之中。

十万人看起来很多,但这可是京师呐,这偌大的地方如今竟然只剩这点兵。

而这些兵的战力如何,场上许多人心中都有数。稍微能打点的,已经被天子带走并死在土木堡了。

京营剩下的这些,不是关系户,就是老弱病残,于谦口中的六万多人,可给不了他们一点安全感。

况且二十万主力大军都败了,要是瓦剌人真来了,临时凑出来的十万大军真能守住这京师么。

迁都,这个想法开始出现在了许多人的心中,但眼下无人敢讲。

不为别的,眼下掌控朝堂权力的大佬,大多都是太宗,要么就是宣宗一手提拔的。

自从太宗皇帝靖难成功之后,国都就从南京迁到了北平。

虽然仁宣两帝一直在哪里成为国都上摇摆不定,可终究只是将南京定为陪都,一直将北平当作国都建设来着。

这么多年倾尽了无数的人力物力,这才终于将这座都城建好,各类设施齐备,更是从南京等地迁了无数百姓来此。

南迁两字说起来容易,可真个要实行起来,那是千难万难。

别说朝堂上的众多大佬不会同意,百官乃至民间的反对之声也会将提出者淹没。

这事平日也就是说说而已,或者出现在某些人的脑海里,可真要实行起来,别说只是监国的朱祁钰,哪怕后面听政的孙太后也是决计做不到的。

不过要么说初生牛犊不怕虎呢,在翰林院观政的徐珵显然有些稚嫩,他单纯的以为只要冒着风险提出南迁之议。

只要朝廷采用,他就是拯救大明社稷于水火,挽江山欲倾之大功臣,即将到手的名利让其那颗不安分的心开始躁动起来。

于是他开始了自己的表演,在这群臣皆沉默的当口,显得尤其扎眼。

“启禀圣母,王爷,微臣冒死上奏,数日以来,我京师疾风骤雨,天象晦暗难明,诸星隐而不出,如今又有土木之乱,足见天命已去。”

“臣,恳请朝廷南迁,望圣母、王爷、朝堂诸公三思。”

一石激起千层浪,坐在首位的孙太后、郕王朱祁钰,立在前面

最新小说: 开局59年,人在南锣鼓巷 崩坏三:我在圣芙蕾雅学院当老师 月计:从传闻到杂质 僵尸:人在任家镇,成九叔师兄 从崇祯开始的祖宗集会 宝可梦:开局一只上将巨钳蟹! 谍战,只有我能偷听心声 游戏:从蜥蜴到啃噬神明之巨龙 丧失意义 抽到五条悟后再也不怕OOC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