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伟民听到刘主任的话,愣了一下,他那时候只顾着保住天河小学,调动的事他忘得一干二净了,连提也没提,当然赵校长也没有主动提调动的事。
一提到调动,杨伟民首先想到的是沈瑜,他倒是愿意早点退休,守着天河小学。
“沈瑜是西北师大毕业的高才生,她刚毕业那会儿,本可以去市上最好的中学任教,但她义无反顾地去了天河小学,后来刘主任好几次调沈瑜来中心小学任教,都被她拒绝了,她这么好的条件领导应该会给她安排一个合适的岗位吧?”
刘主任叹口气:“沈老师条件是好,可毕竟教学经验不足,现在想进市里的学校恐怕难了,当然来咱们镇上的中心小学应该不成问题。”
“那就好,那就好!”杨伟民既替沈瑜惋惜,也替她高兴。
“杨老师,你自己呢?”
杨伟民摸摸自己花白的头发:“我已经56岁的人了,差四年就退休了,不想给学校和政府添麻烦,早点退休也好。”
其实杨伟民早想好了,哪怕天河小学关门了,他也要守在那里,他相信总有一天,天河小学一定会再一次迎来她的春天,校园里会再次响起琅琅的读书声,只是时间的问题,国家提倡农民工回乡发展,只要村里的建设跟得上了,年轻人都回来了,不愁没有学生。
按现在的发展趋势,也许十年,甚至五年,天河小学又将书声琅琅,学生满座了。
即使到那时候,他老了,退休了,教不动书了,只要能走动,他每天都要去学校干点力所能及的事。
刘主任没说什么,中心小学虽在镇上,教学设施跟县城基本上没什么差别,让一个老人去鼓捣电脑,写课件,甚至用更复杂的设备确实有难度;再者说中心小学确实不缺老师,尤其是像杨伟民这样固执的老古董。
刘主任看看表,已经两点了,他早上起的晚早饭没来得及吃,中午饭也没吃,这会儿饿得肚子里发毛,但他不打算做饭了,正好杨伟民也在,叫上他去外边撮一顿。
“杨老师,走,咱们去外边吃饭,我请客”刘主任知道杨伟民手里没什么钱,他的工资除了衬贴家用,都资助困难学生了。
杨伟民站起身,摆摆手:“不了,我要回去了,孩子们还等着我写转学申请,沈瑜估计也等急了。”
没等刘主任反应过来,杨伟民已经跨上了摩托车,只听哄的一声响,他的摩托车已经从校门口消失了。
刘主任掏出手机拨了电话:“赵校长,事情办妥了,杨伟民对天河小学撤校的事没什么异议。和你想的一样,杨伟民主动提出要提前退休。”
杨伟民的摩托车骑得很快,在刘主任办公室他本打算跟刘主任死磕,他不管他就赖着不走,甚至还想过把那包茶叶送给刘主任拉下脸求刘主任,但他一接到了沈瑜的电话,他改变了主意。
尽管赵校长之前就跟他说过家长给学区打电话投诉的事。但当他亲耳听到陈甜甜妈妈不顾阻挠,一意孤行地带走孩子,不仅给学区打电话投诉,还公然踢校门,推沈瑜。他就明白家长给孩子转学的愿望是多么强烈,根本留不住。与此同时他也意识到,拒绝学生转学,不给他们写转学申请的做法是多么愚蠢,家长们盼望孩子们能上个好学校的心情跟他希望天河小学有个好未来一样迫切,他怎么能自私地为了自己的希望,而让家长的期盼落空呢,他真的太自私了。
他已经打算好了一回到学校,马上就给陈甜甜和高飞宇写转学申请,至于王悦和江夏总会想到办法的。
杨伟民急匆匆地赶到学校,还没到放学时间,沈瑜正在教室里给孩子们上课,他站在校园里竖起耳朵全神贯注听着从教室里传出细碎的读书声,他听得出了神,似乎那稚嫩的读书声胜过了天籁之音,世界上任何名曲音都无法比拟。
放学后,三个学生排着整齐的队伍走在前面,后面紧跟着沈瑜,她打算跟着孩子去家访,与其说去家访,倒不如说去通知家长天河小学要撤了,动员家长让孩子们去镇上读书。
沈瑜知道江夏和王悦两家的情况,她最担心的就是这两个孩子们以后能不能上学的问题,她边走边想如何跟家长沟通,不管怎么样不能让这两孩子失学。她们两还那么小,要是现在就辍学了,以后可怎么办?现在社会没有知识怎么行?
杨伟民将未送出去的茶叶掏出来放在桌子上,将两份转学申请装进包里,挂在摩托车上,跨上摩托车越过学生队伍,先走一步,他打算亲自把转学申请送到家长手上。
等杨伟民将车停在陈甜甜家门口时,他看到学生队伍才慢幽幽地跨过了天河,从那条蜿蜒的小路往大路上走,平时孩子们一放学跑得比兔子还快,一会儿就把沈瑜落在后面了,今天他们四个人保持着整齐划一的队形,时不时还回头望一望天河小学,他知道孩子们也舍不得离开天河小学。
他愣了一会儿,推开陈甜甜家的大铁门走了进去,陈甜甜家是一砖到底的平房,样式很时新,精致的小花园里一棵葡萄树枝繁叶茂,簇拥着爬上了房檐,地上留下一片阴影,树荫下的小凳子上坐着一位五十多岁的女人,正在织毛衣。
女人听到声音立马抬头往门口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