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风呼啸着,伴随着闪电,雨水砸落地面的声音,将时间拉回了从前。
茅草屋里,还没有灶台高的女孩,搅着手中的米粥,轻轻的吹凉。
身旁还站着两个弟弟一个妹妹,三人眼巴巴的看着那碗小粥。
就站在灶台处,4人平分着一碗小小的稀薄的白粥。
她轻吹着一口一口的喂给弟弟和妹妹。
家庭的拮据,父母只能让两个哥哥去读书,而她留在家中被迫承担起家庭的责任。
白日父母在山上劳作,她就在家里煮饭,等待父母回来吃。
收拾家务,照顾着弟弟妹妹,劈柴烧水。
她也向往和哥哥们一样的生活,可她的生活里只有树林环绕的群山。
年幼的她成为了山里的孩子头。
帮忙照顾着其他也在山上劳作的邻居家的小孩,有两个还是在襁褓中的婴儿。
因为这样,别人隔三差五便会送来一些吃食,鸡蛋和地瓜。
借此来感谢她。
家里的伙食也得到了改善,父母开始夸赞她,说两个哥哥还没有她有用。
在父母的夸赞中,她愈发的努力想要做到,让父母骄傲的孩子。
她就这样用一碗一碗清淡的米粥,将弟弟妹妹喂大。
一日又一日地照顾着身边一批又一批的孩子。
用邻居送的吃食,改善父母和弟弟妹妹的伙食。
直到弟弟妹妹的身高,一个又一个的超过了她 。
直到弟弟妹妹一个又一个离开了这座山
她还是只在那间茅草屋里,在灶台前忙活着。
只是如今的她已经超过了灶台的高度。
山里的孩子们,离开了那间屋子。
去往了学校学习着外面的知识,去向了镇上看着外面的世界。
从前家里不富裕,所以只有哥哥们能读书。
现在哥哥们开始工作,家里可以攒下余钱。
弟弟妹妹们,也开始去读书。
看着听她话的弟弟妹妹的学识渐渐的超过她,就像鸟窝里,大鸟哺育的小鸟展翅离开,飞往了外面更广阔的天地。
她开始觉得失落。
年轻人离开了这座山,山经过开发和挖掘也渐渐变得苍老,她还是在这儿。
父亲在一个雨天摔伤后离世,埋在了这座山里。
她守着母亲,即便两个人只是吃地瓜,生活也还算过得去。
她知道母亲攒着钱,那钱是给哥哥做彩礼。
16岁那年,媒婆给她介绍了一个邻村的年轻人,勤奋老实能干,还十分英俊。
年轻人给的彩礼钱,足够让两位兄长都娶上老婆。
她不知道嫁人的意义是什么,她只是不想像母亲一样,早早的生了几个孩子,却落下了一身病。
可最后守在身边的孩子,却没有几个。
父亲离世之后,她自己一个人撑起了这个家。
她没有任何的一技之长,可她还是努力的生活着。
她还是嫁了人。
她将男人的彩礼全都留给了母亲。
用男人私下里偷偷给她的钱,给腿脚不好的母亲买了一双好看的布鞋。
男人对她很好,婆婆对她也很好。
18岁时,他们意外有了第1个孩子。
可不幸的是,因为她身体的原因。
那4个月大的男孩,就这么没有了。
对于农村人来说,一个孩子没了,还可以继续生。
虽然婆家人有些难过,可依旧待她很好,让她放宽心,照顾好自己。
但每次来的七大姑八大姨,包括她的母亲,话语里不是心疼,而是希望她能尽快生下孩子。
仿佛这就是女人的命运一般。
她不明白为什么一定要生下一个孩子,才能证明自己是一个活着的女人。
后来女儿出生了,丈夫很高兴。
但她的母亲知道是女儿之后,只让她快些将身体养好,催促她早些生下一个儿子,
这样将来才有养老的保障。
她不明白,母亲的几个儿子没有一个留在她身边照顾她,
只有她这个外嫁女陪伴她,照顾着她。
养儿防老?就像一个笑话
在第8年里,她生下了一个儿子。
生活压力的逐渐加重,丈夫只能去往了外地。
母亲让她将两个孩子都留给自己,照顾她去陪伴丈夫,然后继续生孩子。
她依旧不明白,生那么多的孩子有什么用呢?
可生活让她已经习惯了顺从,来到工地照顾着丈夫的饮食起居。
在相处中两人的感情越来越好。
她渐渐忘记了那座山,忘记了母亲给她的压力。
那天突然接到的电话,说母亲在山上劳作时摔倒,她和丈夫急匆匆的回到了家。
这是自从父亲离世之后,她第1次看到齐聚的家人。
可熟悉的脸庞却是满满的不耐,没有了曾经的模样。
她儿时照看的,会甜甜的叫她姐姐的孩子,终究还是不见了。
在社会的洗礼下变成了大人的模样,变成了她不认识的样子。
母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