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垣和彦一开始还抱有疑虑,但是越看越沉浸,当看到主角开司找到赌局的漏洞时,不由得感到振奋,恰在此时,后面没有了。
板垣和彦抬头看了藤原圭一眼,藤原圭耸耸肩膀,说道:“后面的还没写,不确定是否能过稿,所以没有写太多。”
“你还担心这个……”板垣和彦无语了,整个春秋社,谁担心过稿问题,他都不用担心,哪怕在稿纸上踩個鞋印,社长都愿意用最高档次的稿料费来收。
“我回去整理一下你的稿子,另外,我给你争取了一个新的版税比例。”板垣和彦语气中颇有些得意,在桌子上划了一个数字。
“16.5?”藤原圭挑了挑眉,藤原圭的确想着要提高自己的版税来着,但是也只是打算在14%的原基础上加上半个百分点,这就可以了。没想到板垣和彦直接一口气加了这么多。
16.5%的版税,已经属于名家级了,在藤原圭的印象中,在世的作家中享有这个比例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著名文学作家樱田部我,还有一个推理小说协会的会长服部淳山。
两位都是巨擘,藤原圭的资历不如他们,却能获得和二人一个级别的版税分成,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在出版业从业人员心目中,藤原圭和他们已经是一个级别的名家了。
“对,而且我可以给你承诺,如果这《告白》和《赌博默示录》依然能达到之前作品的销售成绩,我会尽我所能,在这个基础上再加……半个点的比例。”
板垣和彦咬咬牙说道。
他现在虽然做了副部长,但是在旗下作者的版税分成方面,也不是能完全做主的,尤其是藤原圭这个级别的作者。
他现在的版税动辄上亿,每在他的版税合同上增加一个百分点,出版社就要多拿出上千万来。出版社从上到下都有些肉疼,但是如果要是不增加版税,其它的出版社又虎视眈眈地盯着藤原圭,想方设法地挖人。
据说现在有的出版社甚至已经拿出股份作为签约条件了,板垣和彦也旁敲侧击地问过藤原圭这事是否属实,藤原圭没有正面回答,但是看态度,板垣和彦觉得此事八九不离十。
哪怕他和藤原圭的关系再好,都不可能在不增加报酬的情况下,一直留住藤原圭。藤原圭又不是那种碍于情面,宁愿牺牲利益的天真大男孩,他在放送圈混迹了两年,比谁都精明能算。
“那就拜托你了。”藤原圭说道,“我觉得不出意外的话,这两部书的销量也不会低。”
藤原圭的语气依然云淡风轻,却充满自信。板垣和彦放下心来,将书稿放进公文包,站起身来:“那好,我先走了。”
藤原圭送别了板垣和彦,便去了剪辑室参与剪辑工作。
电影创作主要分为两个阶段:拍摄与剪辑。其实在电影工业下,尤其是商业电影,真正能决定最终放送版本的其实是制片人而不是导演。有些情况下,导演甚至是没有进剪辑室的资格的,在好莱坞这种情况更是比比皆是。
因为好莱坞的电影剧组是制片人中心制,制片人决定一切,导演和演员都是制片人这位player挑选的cards。导演与制片人制作理念发生冲突从而产生矛盾的情况也很常见,而大部分情况都是制片人占上风,在剪辑阶段,将导演“客气”地请出剪辑室。
就连电影之王卡梅隆都被请出去过,所以后来老爷子气得自己做自己电影的制片。
不过藤原圭却属于占有优势地位的导演,所以无论是在片场还是剪辑室都是他最大。毕竟连制片人都是他亲自找来的,而不是松日映画指派的,这也是当初他坚持要让自己人当这个制片人的原因。
藤原圭必须要保证那把大剪刀握在自己手里,要知道剪辑也是电影制作决定性的一环,甚至是直接产生原片的一环,藤原圭在剪辑室操的心不比拍摄现场要少。
一名女剪辑师正在专心致志地剪辑,并把之前的剪辑片段给藤原圭看。
藤原圭看了一会儿,说道:“田中小姐,之前我要求保留的那些戏份呢?”
剪辑师田中一边戴着耳机听着摇滚乐,下意识地摇动头部,一边剪辑,看到藤原圭貌似在说什么,摘下耳机。
“你说什么?”
“之前我要求保留的那些戏份呢?”
“你可没说要一定保留,你说的是尽可能保留。”
“所以你都给删了?”
“对啊,又不是一定要留。”女剪辑师说道,“藤原监督,你想留的东西太多了,要不痛下杀手的话,原定110分钟的时长根本就塞不下那么多。”
“不行,其它的你删了就删了,这三分钟你一定要给我保留。”
“唉,你这里塞三分钟,那里塞两分钟,我很为难的。”剪辑师摆摆手,“塞不下了,实在塞不下了,要被撑爆了。”
“不会被塞不下的,不试一下怎么知道。”藤原圭循循善诱,“大不了最后成片超出时限了,再删就是了。”
经过一番拔河般地讨论之后,剪辑师才终于答应。
而这样的事情,几乎每天都在发生,这里哪里是剪辑室,分明是导演和剪辑师的对抗路。藤原圭和这位女剪辑师还算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