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裙杀手点映结束后,纵使好评颇多,但首映当天依然只获得了三千万左右的票房成绩。
没办法,非动画、非特摄、非剧场版、非知名原着的电影就是这种待遇,不是所有原创电影都是《告白。
不过三千万也不算太低了,鉴于《黑裙杀手的成本低,如果每天都能保持三千万的票房,一个月下来,也能有八九亿円,回本绝对不是问题,还能小赚一笔,并且山崎直树的下一部作品会有更多的投资。
而山崎直树肯定是不满意这个现状的,而这部电影的发行方似乎也比较看好这部电影的未来前途,于是加大了排片,于是第二日开始票房开始飘高,一周后,累积票房竟然达到了七亿,成为了当之无愧的黑马影片。
而且黑马程度甚至要胜过藤原圭的《告白,毕竟《告白上映当天,是有不少藤原圭的推理死忠粉表示要绝对支持的,首映日的票房是上亿的。
而藤原圭对这个成绩也不例外,这部电影的确不错,藤原圭根据他对市场的了解,和专业眼光来判断,这部电影的总票房会达到三十亿上下。如果他们运气不错,中间再有点正向的意外事件,说不定还能更高。
意外事件指的是什么呢?这不好说,有很多。
比如说,电影放映途中出现某些现实中的事件,刚好与电影情节相呼应,吸引了很多观众前往电影院;
再比如说,因为电影的热映,让电影的某位主演获得了人气,而人气的累积达到某个阈值后爆发了,让这个演员直接成了国民偶像和大众情人,新增的粉丝疯狂反哺电影票房;
以及,这部电影的监督在电影放映期间,他的上部电影忽然获得了某个重量级奖项电影的放映时间和获奖时间,往往间隔很久,一年以上都是正常现象,结果因为这个奖项再次引发了观众的观影兴趣。
媒体也用非常积极地态度,报道了这部电影从不被看好,到票房大卖,又是一个激动人心的逆袭故事。
这样的逆袭故事在过去几年,经常发生在另一个人的身上,而现如今终于换了一个当事人。
而那个人也出席了这部电影的点映会——很多媒体专门提到了这点,但同时,也用戏谑的口吻调侃了一番藤原圭:你的电影也要抓紧啊。你看这位山崎君已经渐渐地赶上来了,可能会超过你哦……再不加快脚步可能会反过来被人家追上,并甩到身后哦……
火的不仅仅是《黑裙杀手这部电影,还有藤原圭的《解忧杂货店。不过这本书的火爆和山崎直树在点映会上的推荐关系不大,这本书本来就备受关注,无数的读者都在等待着完结并出版单行本的那一天。自第一章连载开始,这本小说就一直蝉联着最受读者喜爱的作品】调查的头名。
再有两个月不到,这个小说也要结束连载,正式进入单行本出版阶段,对于出版社而言,又到了大秤分金的时候。整个出版社将这本书的出版当做未来最重要的处理事项。要求在小说结束连载的当天,就要将《解忧杂货店的单行本摆上各大书店最显眼的橱窗位置。
藤原圭倒是没太担心自己书籍的销量,图书市场这块,藤原圭的地位已经坚固到难以撼动了。别说他只会拿出一些经典作品发表,就算他开始不做人学东野圭吾总拿一些烂作品敷衍,只要偶尔给给读者甜头,他的作品也一样会获得销量。没办法,名作家屁股下的王座就是难以撼动。
藤原圭现在最关注的,反而是电影市场的反应。
他何止是不像一些媒体故意挑拨的那样,担心山崎直树后来居上超越自己,甚至发自内心地期盼着《黑裙杀手能够取得票房,在电影市场中施加一些刺激。
曰本的本土电影市场的确是冷澹太久了,需要一部作品能够盘活整个市场。
对于电影市场而言,一部好的商业片,往往是能起到肾上腺素的效果的。一针下去,半死不活的人便忽然有了活力,如果接下来处置得当的话,整具身体就能恢复健康。
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华语片有《英雄和《泰囧,外语片有《阿凡达和《复仇者联盟4,都曾完成过救市之举,给这个市场加了温。在那之后,电影市场就又回到了繁荣局面。
去年的那部《告白虽然票房很不错,也短暂地让市场恢复了些许活力,但是这种现状维持了不到一年。主要是那一年内,同行实在是太不争气,出了好几部烂片,很多还都是为了蹭《告白的热度,以少年犯】为主题临时拍出的电影。结果,本来对本土电影稍微有了点兴趣的观众,热情再度退却。
这也让藤原圭意识到,冷的并非是电影市场,而是本土电影。荷里活电影一直都是能大卖的,曰本观众们极为追捧。甚至很多曰本观众直言道:只有荷里活电影上映时才会去电影院,曰本电影只有动画片才有些看头。
也正是因为这种观念,所以藤原圭才决定用些勐药,一次性拍摄五部电影。
只要这五部全部都能获得成功,最起码能在观众心中留下这样一个深刻印象:虽然曰本电影不太行,但是水波的电影是值得信赖的。
如果能顺道着带动整个电影业的发展,那更是功德无量,到那时就真的能奠定藤原圭在文娱界教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