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工欲善其事(1 / 2)

翌日早朝,内阁次辅兼礼部尚书李建泰上奏。

“臣等按照太庙规格,会同工部进行估算,修建忠烈祠需要白银两百八十万两。”

“你说夺少?”

朱由检有些诧异,昨天户部尚书倪元璐预估一百五十万,就感觉有些高了,没想到,礼部直接拿出个两百八十万的预算。

李建泰重复道:“两百八十万两。”

说着话,将奏疏呈上,交由王承恩转呈御前。

朱由检翻开后看了一眼,各项测算,密密麻麻看的人头大。

李建泰继续说道:“太庙始建于永乐十八年,占地三百亩,忠烈祠初步选址定在德胜门至大校场之间,占地也是三百亩……”

朱由检打断道:“朕来问你,当初建太庙,花费多少银子?”

“回禀陛下,当年流通的是宝钞,若折算成白银,大致有一百多万两。”

“为何当初花费一百多万,现在却要两百八十万,整整翻了一倍?”

“陛下,修建太庙距今两百年了,如今物价上涨,石材、砖瓦、木料……就连征用民夫的工价都要上涨,两百八十万已经在尽量压缩了。”

朱由检有些犯难,看向工部尚书范景文,问道:“范卿家看过这个预算了吗?”

范景文回道:“这个报价是臣等会同礼部共同拟定,确实已经是最低了。”

朱由检犹豫再三,最终说道:“修建忠烈祠是百年大计,花点钱就花点钱吧,这份章程交由户部核准,内阁票拟,尽快开始动工!”

“还有就是抚恤发放的问题,将士们为国捐躯,朕有责任照顾好他们的家眷,兵部尽快将阵亡名单统计出来,再打造一批大明忠烈的牌匾,要切实发放到户,忠烈之家免除赋税徭役,当地官府要给予特殊照顾,保证烈士遗孀衣食无忧。”

“范卿家留下,其他人散了吧!”

早朝结束,朱由检来到御书房,范景文随同。

“陛下,李尚书的预算确实已经压缩到最低了,臣等看过之后……”

“不是问你这个!”

朱由检摆摆手,然后说道:“朕去保定的时候,给工部下了一道旨意,你可还记得?”

范景文歪着头想了许久,终于恍然大悟:“陛下曾说,要求工部不遗余力,打造火炮火铳,臣等谨遵圣旨,王恭厂和制造局都快干冒烟了!”

朱由检说道:“你们做的不错,若没有这些火器支持,前线也不可能如此顺利,理应受到嘉奖。”

“臣等为陛下尽忠,乃分内之职,不敢邀功!”

范景文嘴上这么说,脸上却乐开了花。

“不过呢……”

朱由检话锋一转:“如今天下未定,李自成盘踞在西北,张献忠占着川蜀,建奴在东北,沿海频频有西洋人出没,这些威胁一日不除,朕一日不得心安。”

“古人有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今火器的作用性愈发明显,可是,建奴、李自成、张献忠,还有西洋人,都已经可以自己铸造火炮火铳,我大明的武器装备已经不再有优势可言。”

“就比如说此番建奴先锋大军攻城,他们也有火炮,只怪那个鳌拜急功近利,孤军深入,导致辎重补给脱节,倘若让建奴大军把重炮架在城下,后果不堪设想!”

“我大明两百七十余年,至今还在用着洪武大炮,这种炮威力虽猛,但是携带十分不便,而且填装繁琐,已经跟不上战争的节奏了。”

“工部接下来的任务不是大批量生产火器,而是改良,朕要的是更先进的火器!”

范景文听完后,说道:“臣倒是听说,西洋人的火器比较厉害,他们的鸟铳射程更远,当年戚总兵就很喜欢用鸟铳,只是那玩意制作工艺繁琐,目前还无法大批量生产。”

“那不行啊,新的工艺当然繁琐,工部要解决这个问题!”

“这……需要改良生产流程,包括冶锻炉,都要重新搭建,需要大量的钱粮和人才。”

朱由检正色道:“钱粮的事你不用操心,朕会想办法,你要做的就是在最快时间内,无论花费多少代价,将现有的火器全方位改良。”

范景文点点头:“臣明白了,火铳改鸟铳,火炮的话……陛下可曾听说过佛朗机炮?”

朱由检心念一动,说道:“略有耳闻,你说说你的看法。”

“臣曾听人提起过,佛朗机人有一种火炮,也叫子母炮,炮膛和炮管可拆卸,携带轻便,威力不逊于洪武大炮,只是没见过。”

“那就去找,去东南沿海找洋人,买也好,偷也罢,总之,把佛朗机炮搞到手!”

“臣,臣……对了,陛下!”

范景文突然想到一件事,说道:“钦天监有个洋人,叫汤若望,此人曾跟随徐尚书编纂《崇祯历书》,他或许有办法!”

朱由检听到汤若望这三个字,感觉很熟悉。

细细想来,这货好像在大明没什么贡献,倒是给大清做了不少事。

范景文口中的徐尚书就是徐光启,是前任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对于天文学、农学、算学等科学领域有着很深的造诣,而且也是最早接受西方那套学说的代表人物之一。

最新小说: 假太监:我帮女帝管理后宫 天才美术生宋朝再就业 水浒:我武大郎,反了! 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 我李自成:明顺停战,一致灭夷! 天命败家子 粉黛高墙 山水行记 南半球都是我的,你让我坐皇位? 江山为聘:我的绝色女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