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凝守夏 > 历史军事 > 大明开荒团 > 一二五 中葡和谈

一二五 中葡和谈(1 / 2)

孔胤植讲的故事让李易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所作所为。

他的仁义一直建筑在利益之上。他在后世不是什么政治家法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或者社会学家,他就是一个普通人,没有系统学习过怎样治国理政。所以经常困惑,自己所作所为真的对吗?

如今孔夫子的世界观和他的理念有了共鸣,让他坚定起来。所谓的打破旧道德建立新道德,只是听着很美丽。旧的道德打破了,新的道德如果不合人心,就会让人无所适从。最终人们就会连旧的道德底线也丧失了。

后世老人摔倒没人敢扶,就是这种恶果体现。不是不去扶的人道德素质低,而是真有讹诈的人在毁掉人们的道德观。这些恶人依仗的就是没有什么规章制度惩罚他,所以更加猖狂。

后世国外许多旅游圣地用中文写不许随地大小便,不许踩踏花草,不许乱刻乱画……,在这些外国人眼中,亚洲国家中,华夏人是最没礼貌的,有礼貌的是韩国人、日本人。

最后形成一个怪现象:华夏人有礼貌,会被认为是韩国人、日本人。韩国人、日本人干缺德事,会被骂做华夏人。

为什么一个文明古国会出现这样道德大滑坡?为什么文明成了这个民族的硬伤,被全世界耻笑?毋庸讳言,就是破坏旧道德造成的结果。

让每个人都克服私心,去讲无私奉献,很显然是违背孔子的“义”和“利”的观点。结果就是私心比任何时代更高。

去泰山的路上,李易一直在思考,终于下决心要建立一套奖善罚恶制度。不是口惠而实不至的精神奖励,也不是水过地皮湿的舆论谴责,而是实实在在的制度。不能让好人成吃亏的代名词,成傻子的代名词。不能让坏人做了恶,没有惩罚他的准绳。

孔胤植和李易互相熟

悉了,就对李易检拔孔凡表示感谢。并委婉提出希望在李易地盘传圣人薪火的意思。

其实各大书院以及高攀龙等人海外教学,都是在传圣人薪火,按理不用画蛇添足。可李易还是投桃报李,答应孔胤植,在各省都建一孔子学院。学院教师孔家出一部分人,教育部出一部分人。教学内容要和教育部共同研讨。

孔胤植要的就是一个名头,一份荣光,本来亏些钱也认了。李易却表示这些孔家派出的教师,开荒团都会按学校高级教师待遇,月薪20到80两银子,让孔胤植大喜过望。

孔胤植是很务实的人。后世他是孔家由明朝转入清朝的当家人。并没有留下什么奴颜婢膝的骂名,反倒在历史上留下扶危济困,救民水火的善名,眼光胸襟确实不一般。

孔子学院一方面让孔家得以安排子弟,壮大声名。另一方面李易也是真缺教学人才,算是一拍即合,合则两利。

李易一行队伍一路上不但不见减少,反倒是不停壮大。等泰安官员融入的时候,已经浩浩荡荡,算上随从警卫,几千的人马了。

李易的随行只有方素和一个警卫班,看着这般阵势,不由得想到这一趟下来,山东付出费用可不低。这也是杜克功的一份苦心,李易不能不领情,虽然他反对铺张浪费,可是华夏的规矩是不铺张浪费怎么能显出盛情?这里不是开荒团地盘,只能入乡随俗了。

泰山相传为盘古头颅所化,是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虽然泰山单从海拔看,不过一千五百多米,可是它从齐鲁平原拔地而起,就显得巍峨绝伦。五岳独尊的山中帝王可不是浪得虚名。许多成语“稳如泰山”、“国泰民安”等等都源出于此。从秦始皇起,汉武帝、唐玄宗、武则天等十多个帝王亲临封

禅,二十多个帝王遣官祭祀。如今又迎来李易。

李易不是入主中原的帝王,但实实在在是开疆拓土第一人。如今羽翼已成,大明势颓,这些官员怎么能心里没有个小九九?

李易对这些官员没有什么偏见,也含蓄表示了欢迎大家到他的地盘做官的意思。让这些官员喜不自胜,这就是有了退路了。

开荒团高层李汝华和李肱等人,都曾是大明高官,在大明也都不是什么两袖清风之辈。大明清官只有一个海瑞是出了名,可是这个人为人处世,颇受世人诟病。一生也没有什么大作为。

海瑞做不上高官有人说是他没钱打点。真是如此吗?真让海瑞做了高官,会是百姓之福?李易就不太认可。

李易认为大明这些官员,都是科举中选拔出的高智商人才,是大明的薪资制度出了问题,才让这些人不得已走上贪路。只要高薪养廉,重刑反腐,恐怕每一个都是治政高手。李汝华、李肱两人在上海就做得很好,政绩斐然,可圈可点,没有任何贪占行为。

所以李易欢迎这些官员到自己几个省任职不是违心话。他的地盘扩展太快,也只能把大明的干部当自己的储备。

浩浩荡荡登泰山的大军中,李易和这些官员谈笑风生,原来的阵营芥蒂烟消云散,很是相得。万历是万万料不到他把一摊子事推给杜克功会是这个结局。

———————————————

和谈还没开始,五国联军内部已经乱成了一锅粥。

和谈先要拿出一个章程,朝鲜提出让开荒团归还庆尚道掳走的百姓,还要进行赔偿。感

最新小说: 华兴传奇 夺嫡 引诱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隋唐演义群英传 绿帽 新宋 包拯历险记 国破山河在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