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 信口开河(1 / 2)

可能是光绪那会儿,国力衰弱,连二品官员的红珊瑚都凑不齐?

“老师,那我这东西是真的吧?”宝友似乎不太放心,又追问了一句。

【你要是戴着它蹦跶,就是真的。】

【僵尸头上摘的,肯定是真货。】

【想不通这玩意儿是怎么保存下来的,珊瑚不是很值钱吗?】

【二品的最不值钱,一品用的是红宝石,三品是蓝宝石。】

【雍正以后,好像就不再用珊瑚了。】

一条显眼的弹幕让高兴眼前一亮。

“雍正以后,官帽上的顶珠不用珊瑚了?”

差点儿忘了这重要的一课。

鉴定清朝官服,雍正这时间节点至关重要。

比如官帽上的珠子,从雍正时期起,为了省钱,全都改用玻璃珠了。

带着这份疑惑,高兴让宝友再把帽子举起来仔细瞧瞧。

这一瞧,还真发现了问题。

那珊瑚底下的托座,一看就是新货。

“你这真是祖传的?”高兴再次发问:“你要是说祖传的,我可就不鉴定了啊。”

“其实,是我老爸传给我的。”宝友坦白了:“这算不算祖传啊?”

“厉害了,你这是重新定义了‘祖传’这个词。”

高兴脑袋上冒出好几个大大的省略号。

“你这帽子没问题,确是光绪年间的。”

“但顶上的珠子有问题,应该是后来配上的,就是那种几十块钱一克的粉色珊瑚。”

“所以,这帽子大概率不是二品官的。”

“那这玩意儿,怎么估价啊?”宝友的语气有点飘忽。

这家伙心里肯定有谱,但就是不肯透露。

“我建议你分开卖,珊瑚归珊瑚,帽子归帽子。”高兴给出建议:“古董这行,挂羊头卖狗肉,只会越卖越贱。”

“这帽子值钱吗?”宝友又追问。

珊瑚的价格就不必多说了,拿到正规店里鉴定品质,然后按克算钱。

至于这种缺了顶珠的官帽,高兴琢磨了一下,市场上还真没有明确的定价。

通常“官补”卖得多。

这种没市场价的,要么罕见,要么不值钱。

而这顶清宫里太监们人手一顶的帽子,显然不属于稀罕物。

“没珠子的帽子不值几个钱,要想出手,得把原装的珠子找回来。要是真品级高的官帽,再编个故事,那价格可就蹭蹭上涨了。”

“成,我试试看。”宝友眼中闪过一丝希望。

……

直播结束后,高兴和小唐商量完新一期《提刑官》的内容,直接驾车返回海林博物馆。

一路上,活动组委会里负责登记拍品的馆员,不停地给高兴发消息。

汪大师外出访友,现场是由一位五十多岁、沉稳老练的何馆员坐镇。

他连发了四张同一物件的照片给高兴,那是一件镶嵌着珍珠和宝石的金杯。

尽管图片像素不高,但隔着屏幕,依然能感受到它的奢华气息。

即便是仿制品,也仿的是皇家御用。

高兴走到博物馆门口时,焦急的何馆员已经打来了电话。

“副馆长,有位藏家想把这件金杯卖给我们博物馆。”

“好,你先稳住他,我这就到了。”

高兴加快脚步走向会客室。

一进门,那件金光闪闪的金杯映入眼帘。

“乖乖,这是挖了哪位皇帝的坟吗?”高兴低声自语。

何馆员起身迎接,向他介绍了坐在沙发上注视着他的卖家。

“这位是许先生,是我们这里的民间藏家。”

“许先生,这位是我们博物馆的高馆长。”

“馆长好。”许姓中年男子起身,露出笑容。

高兴与他握手时,注意到此人手掌布满老茧,手背和手臂有明显的晒伤痕迹。

“许先生,您是在工地上干活的吧?”高兴直接问起对方的职业背景。

男子愣了愣,眨巴眨巴眼睛,没接茬,而是指了指桌上的金杯:

“馆长您先瞧瞧这玩意儿,能出多少钱。”

“要是价钱不合适,我们就没什么好谈的了。”

“行。”高兴笑着点头,转向一旁的何馆员问道:“这金杯,外面的专家看过没?”

高兴说的专家,就是海选活动中的那几位羊城博物馆的研究员。

如果他们已经验过货,定过年代,那接下来的话就得斟酌着说了。

何馆员点点头。

“看过了,我请乔老师帮的忙。”藏家主动说道:“这是一只明朝末年的御用金杯。”

“上面镶了七颗珍珠、五颗红宝石,还有九颗蓝宝石。”

“宝石镶嵌的工艺,巧夺天工,典型的明代金器风格。”

“对了,这可是祖上传下来的,我们村的人都能作证。”

说这话时,藏家偷偷瞄了好几下自己的手心,显然是在偷看“备忘录”。

准备得还挺充分。

“没毛病,乔老师的眼力是信得过的。”

高兴嘴上这么说,目光却落在金杯上的制作年份:1646年

最新小说: 重生08:从山寨机开始崛起 港城1985 乔梁叶心仪全文 七零神医美又飒,军婚大佬超粘人 叶辰 追凶十三载 归来战神:谁敢欺我妻儿 春日迟婚 美食:带双胞胎去幼儿园当大厨 重返1995,我在大学戏校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