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且北方多平原旷野,利于骑兵驰骋,而当下龙虎军兵力部署主要是围绕此前作战及后续战略规划所安排,难以在短时间内形成针对北方作战在兵种搭配等方面具有优势的力量,在可能面临的兵种对抗上容易处于劣势。所以必须等待后续依据战略发展进一步合理调配扩充兵力,训练出六十万以上精锐之师,且各兵种配合默契时,才具备进军北方的实力与底气。
第二局势权衡之利
林振兴作为穿越者,对局势了如指掌。当下北方虽已现乱象,但最严峻的时刻尚在崇祯五年之后。如今北方各方势力与朝廷之间纷争不断,这种混战局面恰能极大地分散朝廷的精力与资源。若此刻过早打破平衡,朝廷定会集中全力进行反扑,可此时林振兴在南方的发展根基尚未稳固,必然会拖慢统一江南的步伐。不如暂且留存这北方的乱局,犹如在敌人后方埋下一颗不定时炸弹,为自身在南方的经营发展赢得宝贵的时间与空间,待时机成熟,再行北上之举。
第三粮食供给之难
明末遭受小冰河时期的严重影响,南方出现洪涝灾害频繁。原本一年三熟的土地现在种两季,原本一年两熟的地方,如今也只能种一季作物。北方更是干旱荒芜,粮食产量锐减,百姓生活困苦不堪。即便凭借军事力量强行征服北方,可面对数以千万计嗷嗷待哺的百姓,现有的粮食储备不过是杯水车薪,远远不足以支撑对北方的有效治理。“民以食为天”,若无充足粮食保障民生,民心难附,根基难稳,即便短暂占领也必然陷入无尽的动荡与反抗之中。故而必须耐心等待,待粮食储备充足,足以应对北方庞大人口的需求时,方可考虑挥师北上,成就统一北方之大业。
基于上述种种考虑,林振兴对麾下军队做出了新的部署。
他将原本驻守在杭嘉湖平原的七万大军(即七十个步兵千总共75600人)进行了合理划分。其中两万人返回杭嘉湖平原,负责驻守后方,而西山岛更是守护的重中之重。西山岛作为林振兴的根基所在,岛上设立了各种各样的研究所,乃是林振兴的科研基地。经过两年多的悉心投入与建设,如今部分科研成果已然即将产出。为了确保此地万无一失,一万禁卫军常年驻守于此。岛上原本的原住民早已全部迁移至杭嘉湖平原,如今岛上居住的除了高级将领的家属之外,便是那些一心钻研、默默奉献的科研人员和各种工匠。
与此同时,东山岛前面靠陆地的部分即后世的临湖镇,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改造,大量的工厂即将拔地而起,未来这里将成为重要的生产基地。
南路大军原本由林振兴亲自率领,总人数三万人,但因有一万近卫军始终跟随林振兴,所以现在南路大军只剩两万。林振兴从原来驻守在杭嘉湖平原的七万大军当中,抽调20个千总南下,补充进南路大军。同时,林振兴还将从北路大军当中抽调五个炮兵千总和张彪亲自率领的一万骑兵团的同时补充一万步兵给北路大军,还会从西路大军、南路大军当中各抽调一个炮兵千总和一个骑兵千总作为即将新组建的东路军的骑兵和炮兵。
同时,三个月前新招募的第一批两万新兵将被平均分配到四路大军当中,这样既将新组建的东路大军的总兵力将由20个步兵千总,加上12个骑兵千总,加上七个炮兵千总,以及海军总指挥李长寿亲自率领的一万海军和5000新兵,还要加上林振兴的十个近卫军千总,所以东路军的陆军千总达到47个和5000新兵,再加上一万海军和医疗队伍,总人数接近七万。
之后经过一系列调整,步兵方面,原南路大军步兵数量经计算约为十个千总,补充新兵后,新增步兵数量约为23个千总,总计约33个千总。骑兵与炮兵经补充新兵及调配后数量维持在各五个千总。如此,陆军总人数约46000多人,再加上一万海军以及医疗队伍,南路大军总人数已将近六万人,由刘岩峰担任新的统帅,准备率南路大军继续南下直击福建,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将负责该地区的统一之战。
北路大军在抽调与补充后,其兵力变化为:33个步兵千总,六个骑兵千总,六个炮兵千种,再加上医疗队伍,总人数超过五万多。接下来赵刚将率北路军,在李长寿副手韩波涛率领的部分海军护送下,奔赴湖广长江以南地区,去展开一场惊心动魄的统一征战之旅,平定各方势力,整合资源,为南方的稳定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之后,这部分海军将留在长江上游弋,防守来自长江以北地区的威胁。
西路大军在抽调一个炮兵千总和一个骑兵千总并分配5000新兵后,其各兵种兵力也有作出相应调整。由原来的七万人增加了3000人
此时突然再组建出一支东路军,自然是因为朝鲜,正遭受皇太极率领的八旗军的沉重打击,大半国土沦陷,朝鲜王室惨遭全部屠戮,整个国家陷入了无尽的水深火热与混乱绝望之中。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中,去年十月份后金本欲入侵大明,但因林振兴的横空出世与强势干预,皇太极被迫收兵,改变了进攻的对象,转为向朝鲜用兵。林振兴敏锐地捕捉到这一战略契机,决定以拯救朝鲜于水火之名,行扩张自身势力版图之实。
完成这一系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