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的球形炮弹,借由外层软铅涂层与膛线的精妙契合实现高速旋转,极大增强了射击精度与威力。虽然后来演变为现代圆锥弹头,但彼时信管技术尚不完善。其炮弹约重 50 公斤(对应 110 磅炮),火炮采用后装式设计,装填便捷高效,无需大幅调整炮身角度,大大缩减了装填时间,可实现连续射击。炮身以铸铁铸就,在保障强度的同时减轻了重量,整体性能远超同类火炮。
在清朝时期,球形炮弹的设计原理与米涅弹相近,皆通过软铅涂层与膛线的默契配合达成炮弹旋转。而阿姆斯特朗炮更是独树一帜的压缩式炮管设计,部分炮管内径先收窄后复原,发射时炮弹的铅涂层在经过特殊内径区间时被磨掉,确保炮弹与炮管口径的精准匹配,从而大幅提升弹道稳定性。这一设计理念对 20 世纪的火炮发展影响深远,1858 年,英军更是将其列为制式装备。
尽管受限于西山岛当下的基础工业水准,即将研制的阿姆斯特朗速射炮在威力上较原版有所不及,射程约为六千米,炮弹重量仅为原版的 2/3,但在这个时代,它无疑是一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强大武器。按照规划,未来将生产 150 毫米和 120 毫米两种规格的火炮,分别作为战舰的主炮与副炮。其中,150 毫米线膛速射炮重达一万斤,炮弹采用圆锥体,弹体重量 45 斤;120 毫米线膛速射炮重 6000 斤,弹体重量 25 斤,射程可达五千米。射速在每分钟8到10发,林振兴与大炮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们围坐一起,针对即将启动的实验制作展开详尽研讨与部署,从原材料的品质把控到制作工艺的精细要求,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周密安排。他们还根据化学研究所最新提供的火药,对35毫米速射炮进行了改进,按照理论,改进后的速射炮射程达到一千米,威力比之前更加强大,未来被应用到战场上,对鱼雷和小型船只有着极大的杀伤力,是舰炮的主要防御武器。
随着对各科研研究所视察的深入,林振兴愈发深切地领悟到,西山岛的科技发展恰似一幅正在精心绘制的宏伟蓝图。各个研究所犹如绘制蓝图的画师,虽笔触不同、色彩各异,但共同勾勒出西山岛科技腾飞的壮丽前景。尽管前方荆棘丛生,技术难关重重,基础工业的短板亦非短时可补,但林振兴笃信,只要全体科研人员凝心聚力、砥砺奋进,必能在这片土地上开辟出科技繁荣的新纪元,让西山岛在历史的长河中镌刻下璀璨夺目的篇章。
在林振兴的引领与支持下,东山岛的船舶研究所内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那些经验丰富的老船工们,凭借着林振兴所提供的珍贵后世资料,日夜钻研,精心设计,终于打造出了两款具有跨时代意义的新型海船。
其中一款海船形似飞剪船,它那流畅而修长的船身线条,仿佛是大海赋予的灵动身姿,专为追求极致速度而生,被赋予了“驱逐舰”这一充满力量感的名号。而另一款则参照风帆战列舰的样式,在规模上却更为精巧,仅有 2000 吨的排水量,虽小巧却不失威严,被命名为“护卫舰”。在过去的一年多时光里,工匠们挥汗如雨,精心雕琢,如今各有十艘即将荣耀完工。
然而,船舶研究所的脚步并未停歇,他们的目光已然投向了更为宏伟的目标——铁甲舰。此刻,铁甲舰的设计工作已渐近尾声,那绘制在巨大图纸上的蓝图,凝聚着无数人的智慧与心血。这艘即将诞生的铁甲舰,船体以坚实的木头为基础,外层精心镶嵌着一层厚重的铁甲,仿若一位身披铠甲的勇士,屹立于波涛之上。其 8000 吨的排水量,更是彰显出它在这个时代无与伦比的霸主地位。
林振兴深知,这些新型战舰的诞生只是开端,唯有为其配备强大的火力,才能真正使其在海上称雄。于是,计划在这三种舰船上分别搭载数量各异的 150 毫米和 120 毫米速射炮,以及那新式的 35 毫米转轮速射炮。想象着这些战舰在浩瀚无垠的大海上破浪前行,炮口闪烁着寒光,那将是怎样一幅震撼人心的画面。届时,龙虎军的海军力量必将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崛起,改写整片海域的势力版图,让世界为之瞩目。
在工作的忙碌以及家人温馨的陪伴下,不知不觉已过了十天,东路大军已全部筹备完成,在长江口集合,准备北上开往朝鲜进行统一朝鲜的战争,
在回西山岛后的第一时间,林振兴即刻派人前往忘忧寨,通报即将北上朝鲜攻打后金建奴之事,诚邀寨中渴望复仇之人下山,十多天后共同出征。同时派人将还在苏州陆家的父亲林冲迅速接回,届时携手并肩,共赴朝鲜杀敌。
十多天转瞬即逝,山寨众人都来到了杭嘉湖平原,林冲也在两天前回到了西山岛,没想到的是,母亲陆秀秀也一起回来了,三个多月没见到儿子林振兴,一见面就想将林振兴抱在怀里,但是看到如今儿子长到这么大的块头,本想像上次一样让他跪下给自己抱抱,但儿子现在长大了,这样显然不合适,索性不管了直接像个小鸟似的扑在林振兴的怀里,一阵撒娇像个小女孩似的。看的在一旁的张嫣三女捂嘴偷笑。两天后林振兴在禁卫军的护卫下林振兴怀揣着不舍的心情和陆秀秀及三位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