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明践祚之后,年号隆庆,然其志未改,水利宏图,常萦心间。登基之后,庄明于朝堂之上,目光坚定,语惊四座:“朕观大明山河,水脉分布不均,南方诸水纵横,北方却多干旱之地。朕欲效古之灵渠,连通诸河,使南北水网交融,泽被苍生。此乃千秋大业,虽艰且巨,朕亦当全力而为。”
一言既出,群臣哗然。老臣张辅率先出列,忧心忡忡道:“陛下,此举闻所未闻,工程浩渺无垠,需贯穿山川大地,连通江河湖海,且钱粮耗费难计,人力征调无数,恐动摇国本,还请陛下三思啊。”庄明神色镇定,朗声道:“朕岂不知其难?然北方黎庶,久受干旱之苦,田园荒芜,民生凋敝。朕为天子,若不能解民之忧,何以为君?且朕已有通盘筹算,非一时冲动。”
遂即,庄明颁下诏书,广纳贤才。工部尚书李贤,治水经验丰富,受命总领工程全局;钦天监少卿王越,精通天文地理、风水堪舆之术,率一众星象术士、地理师,踏遍大明山川,探寻可连通之河道脉络与关键节点;户部尚书赵启,苦心孤诣,筹划钱粮用度,一面清查国库,一面设法开辟新的财税来源,以保工程顺利推进。
耗时数载,王越率队归来,风尘仆仆却难掩眼中兴奋:“陛下,臣等遍历山河,绘成详尽图卷。可先连通长江、珠江水系,引南方丰沛之水北上。于湘桂之地,寻灵渠故道之法,开凿运河,沟通湘江与漓江,再沿漓江北上,经桂江、浔江,入西江,而后设法与北流江相连,可直抵岭南。于岭南,再穿越大庾岭,或修栈道,或凿隧洞,连通赣江,如此则可入长江水系。”
庄明仔细端详图卷,频频点头:“此路线虽艰难险阻重重,然若精心谋划,善用能工巧匠之力,必可成功。爱卿功不可没。”
李贤上前奏道:“陛下,工程所需人力物力,数量极为庞大。民夫征调,物料采办,皆需妥善安排。且施工之处,多为山川险阻之地,地形复杂,开凿不易。”庄明略作思忖,谕令道:“着各地官府依户丁之数,合理征调民夫,务必使百姓劳逸结合,不可使其困苦不堪。至于物料,可在全国范围内采办,若有富户愿捐资献料者,当予重赏,赐以官职荣衔,以彰其善。”
此时,南洋寻胶之行亦传喜讯。船队满载而归,带回大量橡胶树苗与精通制胶之工匠。庄明亲临检视,喜不自胜:“此乃天赐助力于大明。有此橡胶,制管输水,事半功倍,且可经久耐用。”当即下令于南方温暖湿润之地,广植橡胶,兴建作坊,悉心研制造管工艺与技术。
工程破土动工,困难接踵而至。湘桂边界,崇山峻岭,岩层坚硬,斧凿难入。民夫们日夜劳作,进展却极为缓慢。李贤急奏:“陛下,此处山体皆为花岗岩,坚如铁石,寻常开凿之法,几无成效。臣听闻西域有火药之术,或可用于炸山开石。”庄明即刻下诏,遣使远赴西域,求购火药配方与制造工匠,同时叮嘱务必确保安全,不可生乱。
待火药运至,施工略有起色,然新的问题又现。炸山之后,碎石横飞,需清理搬运,且震动过大,引发周边山体松动,时有滑坡泥石流之险。庄明亲赴现场,指挥调度,令士兵与民夫协作,先固山体,再行清理开凿之事,又增设防护设施,保民夫安全。
而在岭南之地,欲连通北流江与西江,需跨越宽阔河谷。李贤提出搭建巨型木桥,铺设管道。然木材采办不易,且运输艰难。庄明下令在周边山林就地取材,同时征调大量船只,经水路运输木材,又组织能工巧匠,精心设计搭建木桥架构,确保稳固耐用。
工程耗费巨大,国库渐显空虚。庄明以身作则,削减宫廷开支,停建宫殿楼阁,减少珍玩贡品。又下诏鼓励农桑,兴修水利,开垦荒地,促进农业增产;扶持工商,降低商税,活跃商业贸易,以增赋税收入。民间感于君恩,富户纷纷解囊,百姓亦踊跃参与,或出工,或献粮,齐心协力支持工程建设。
历经十余载艰辛,连通长江、珠江水系之工程初成。江水滔滔,沿新开河道北上,润泽岭南大地。庄明率群臣亲临河畔,目睹水流奔腾,感慨万千:“朕多年心血,今日终见成效。然此仅为开端,朕之宏愿,是使大明诸河皆通,水网密布。”
群臣皆拜服,山呼万岁。庄明旋即下令,继续探寻其他水系连通之法,规划将黄河、淮河等北方河流与南方水网相连,又在干旱之地高山修筑天池蓄水,铺设橡胶水管,引天池之水灌溉田园,解百姓干旱之苦。
此后岁月,庄明始终关注水利工程推进。每遇难题,皆与群臣共商对策,亲临一线指挥。随着工程不断拓展延伸,大明水网渐趋完善,南北交流日益频繁,商贸繁荣,农业兴盛,百姓安居乐业。庄明之威名,传颂于大明每一寸土地,其丰功伟绩,铭刻于青史,为后世所敬仰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