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宣是王莽末年的赤眉军将领。
徐宣,表字骄穉(也有说其字为骄耭),本是东海郡(郡治位于郯县,也就是现今山东郯城的北部地区)临沂县县衙中的一名狱吏。此人不仅精通文墨,对于《易经》更是有着深入的了解和研究。
时光回溯至王莽统治末年,彼时天下动荡不安,局势一片混乱。就在天凤五年(即公元 18 年)的时候,琅琊郡(郡治设在东武,相当于如今山东诸城一带)有位名叫樊崇之人,他集结了足足一百名饱受饥饿折磨的民众,于莒县(当今山东省的沂莒县境内)发动了起义。这支起初规模并不大的队伍,却如同滚雪球一般迅速壮大起来,人数很快便突破了万人。
受到樊崇这一举动的鼓舞,徐宣毅然决然地与同乡好友谢禄以及杨音等人各自召集起一批人马,并纷纷予以响应。此外,还有来自琅琊郡东莞(即今山东沂水地域)的逄安所率领的队伍加入其中。如此一来,各方力量汇聚在一起,总人数多达数万人。随后,他们齐心协力,一同投奔樊崇旗下,并共同推举樊崇担任统帅一职,对外号称“赤眉军”。自此以后,这支以樊崇为首的起义军开始踏上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征程……
赤眉军自成立以来,其征战历程可谓波澜壮阔、跌宕起伏。
话说徐宣等人投靠樊崇之后,他们先是随着樊崇所率领的部队在泰山一带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整顿。经过这段时间的休整与训练,赤眉军士气大振,随即挥师南下,杀回莒地。然而,面对坚固的县城城墙,尽管赤眉军将士们奋勇作战,但最终还是未能成功攻下城池。于是,他们果断决定转战他处,一路前行来到了姑幕(即如今的诸城西部)。
时光荏苒,转眼已至天凤六年(公元 19 年)。此时的赤眉军已然成为一支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劲旅。这一年,他们遭遇了田况统领的官兵。双方在战场上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较量。赤眉军上下一心,英勇无畏,最终以破竹之势大败敌军,歼敌达万余人之多!这场辉煌的胜利让赤眉军声名远扬,也极大地鼓舞了将士们的斗志。紧接着,他们乘胜追击,再度重返泰山,稍作停留后,又马不停蹄地前往东海郡的南城(现今位于枣庄市北部)屯驻休整。
经过一段时间的养精蓄锐,赤眉军实力愈发强大。更始二年(公元 24 年),赤眉军决定挥师西进,直指长安。当他们进入颍川地区时,根据战略需要,兵分两路前进。其中一路由徐宣、谢禄等人统率,这支队伍势如破竹,迅速攻克了阳翟(也就是现在的河南禹县)。而后继续向西挺进,直逼梁县(今河南临汝西南)。在此地,他们遭遇了更始政权的河南太守。一番激战过后,赤眉军成功将其斩杀,进一步扩大了自己的势力范围。
为了尽快攻占长安,实现推翻更始政权的目标,赤眉军再次巧妙分兵。这次,他们分别选择从武关(今陕西丹凤东南)和陆浑关(今河南宜阳东南)两个方向向关中进军。徐宣、谢禄、杨音等人所率部队直奔弘农,并凭借着过人的勇气和出色的战术,一举攻破了由刘均镇守的陆浑关。至此,赤眉军距离长安已经越来越近……
话说那更始三年,即公元 25 年的六月时分,赤眉大军如汹涌潮水般进抵至华阴之地,也就是现今陕西省华阴市的东部区域。在这风云变幻之际,赤眉军毅然拥立了刘盆子登上皇位,并定年号为建世,从此开启了一段新的历史篇章。
而在这支庞大的军队之中,有一人名叫徐宣。此人不仅能够识文断字,更是对那深奥的《易经》有着深入的研究和领悟,堪称赤眉众将领里少有的文化之士。正因如此,他得到了首领们的一致认可与推崇,最终被共同推举为赤眉军的丞相,肩负起了重要的领导责任。
然而好景不长,赤眉军在成功推翻更始帝刘玄仅仅过去短短四个月之后,便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粮食补给出现严重困难。面对这一棘手问题,无奈之下赤眉军只得暂时舍弃繁华的长安城,转而向着陇地进发,期望能在那里寻得足够的食物以维持生计。可惜事与愿违,尽管历经艰辛抵达陇地,但此地所能提供的粮草依然远远无法满足赤眉军的需求。
于是乎,赤眉军再次踏上征程,选择向东回归故土。但此时他们的命运早已被刘秀紧紧盯上,这位雄才大略的人物派出得力部将冯异等人予以阻击。双方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激战,最终赤眉军难敌刘秀大军的强大攻势,败下阵来。
到了建武三年,也就是公元 27 年的正月,走投无路的樊崇、徐宣以及其他一众赤眉军首领经过深思熟虑,决定率领残部向刘秀投降。刘秀展现出了非凡的气度和胸怀,他当机立断地下令赦免樊崇、徐宣、逢安、杨音、谢禄等三十多位赤眉首领所犯下的罪行,并将他们统统妥善安置在洛阳城居住,让这些曾经驰骋沙场的豪杰们得以在相对安稳的环境中度过余生。
在建武三年那个炎热的夏天,阳光无情地炙烤着大地,空气中弥漫着沉闷的气息。而就在此时,一场惊心动魄的密谋正在洛阳城中悄然展开。
樊崇和逄安这两位曾经叱咤风云的人物,不甘心失败的命运,秘密策划着逃离洛阳,重新召集他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