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内的字迹潦草粗糙,并非诸葛亮亲笔,乃是马超通过紧急信号传讯回蜀中营帐后,由士兵代写。
诸葛亮依据马超的描述,猜测那人是陈默。虽不明陈默现身曹操身旁的缘由,但因山鹧鸪的鸟叫声唯有在蜀都居住过之人方能分辨,便以此信号试探。
若此刻信已送出且被看到,便可知晓情况。于是诸葛亮在信中先予以安慰,称自己不知陈默在曹操身边,陈默亦不知其计划。
无论何种误会致使行动失败,他皆不会介怀,此乃天意,亦望陈默莫要在意。
接着诸葛亮告知陈默,此计划既已落空,便只能强行与曹操正面交锋,否则蜀国将陷入危境。虽未详述原因,但陈默深知以诸葛亮之聪慧,其言此番不胜则蜀国危矣,那必定是极为危急。
随后诸葛亮在信中表明,他将重新部署作战计划,机会仅有一次。即在三日后,两江之上会起大雾,蜀军将趁大雾弥漫之际发起总攻,进攻地点位于左侧的嘉陵江上。
他恳请陈默莫要再介入其中,不要再协助曹操阻拦蜀军,同时请陈默务必保全自身安危。
陈默阅信之后,内心一阵默然。
诸葛亮仅凭马超的描述,便准确地推断出他的身份,这让他不禁感慨。
他亦为诸葛亮能体谅自己并非蓄意破坏计划,只是阴差阳错所致而感到欣慰。
诸葛亮在不明就里的情况下,依然给予他信任,甚至将如此精妙的作战计划和盘托出,还不忘叮嘱他保全自身安危,这使他深受触动。
论及情感,他对蜀吴的情感本就胜于对魏军,只是与曹操相处时日已久,曹操的人格魅力也令他心生钦佩,故而不愿目睹曹操命丧当场。
然而收到诸葛亮的来信后,他暗自警醒,决心彻底置身事外,他深知胜败皆由历史定夺,不愿再涉足其中,徒增纷扰。
正在这时,曹操突然站定,责令众将士安静。
他道:“此刻我们必须做出决定,一旦出错,便会功亏一篑。我认为需寻一处视线开阔之所,即便此刻视线受阻,也能将局势瞧得稍清晰些,我欲再次前往那观云岭。”
众将大惊,纷纷劝阻:“上次在那里遇险,万不可再去冒险。”
曹操却说:“我这一生历经诸多危险,若要成就大业,怎能因一次危难就退缩?你们莫要再劝。”于是众将领不再言语。
不过此次前去,曹操做好了周密安排,以防上次之事重演。他安排大队人马随自己一同出发,并先派人仔细探查周围,这才带着众多将领前往观云岭。
此时已至早上,观云岭上云雾缭绕。虽比夜间情况稍好,但视线仍受阻碍,不过相较于平地,确实好了不少。
曹操仔细凝视江面,就在此时,蜀军果然发起进攻,左右嘉陵江和白龙江上皆有军船驶出,速度甚快。
左侧乃是真正的战船,已卸下伪装,右侧仍是小舟,不过此舟明显比上次精良许多,显然这才是真正用于作战的。
曹操见此景,不断商议对策,还不时派出部队支援。不过他吸取上次教训,每次仅调动少量人马和将领,始终有大队人马护在自身周围。
陈默也站在曹操身旁,对此刻的战局十分关心。
毕竟诸葛亮在信中言明,若此次蜀军战败,蜀国则危矣。
随着时间缓缓流逝,蜀军的进攻愈发猛烈,显然此次是倾巢而出、全力以赴。众人脸上皆现凝重之色。
左面的战船此时已行至中途,速度未减。右面的小船仍源源不断涌出,一时难以判断诸葛亮的重兵所在。
但陈默心中知晓,诸葛亮前几日给他的信中已表明,此次左侧嘉陵关上的战船乃是主攻方向,他不免心中紧张,却故意装作云淡风轻,以免曹操察觉。他并非刻意隐瞒,只是不想因自己改变历史走向。
曹操座下众将又在争论诸葛亮主攻何方,曹操亦心烦意乱。
此时,左面嘉陵江的大型战船突然加速前行,众将忙指给曹操观看,曹操连忙望去,果断下令派出预备队支援。
结果又有将领指给他看,右边那些小船原本就不断涌出,此刻更是如捅了马蜂窝一般倾巢而出,从各个地方疯狂扑向曹军这边。
一时之间,左右皆与曹军正面交锋,两面展开混战,局势混乱不堪,难以分辨优劣。
曹操不断下令调遣人马,一有变化便派人传达命令并支援。陈默默默关注着战局,两军在江面上展开了激烈血战。
此时战况激烈,曹操不断观察江面,又不停与众将商议并安排。
众人皆忙忙碌碌,唯有陈默一人,仿若置身事外,独自站在崖边默默观察。
而战况愈发激烈,此刻已至真正决出胜负之际。
就在此时,曹操主动走到陈默身边,陈默有些惊讶,看了看左右,一如上次,此刻曹操身边的将领似乎都已派出。
他惊讶地望着曹操,而曹操此刻却很平静地看着他,说道:“陈默啊,此次我又孤注一掷,把所有预备队都派了出去,务必要一举决定战局。”
陈默比划着问他,为何如此冲动。
曹操哈哈一笑,说:“我这一生,从刺杀董卓开始,便表明我是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