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爸爸(1 / 3)

爸爸,我是娥娥。吴娥拿起手机,拨通的第一个电话,就是给爸爸的。吴娥后悔没把电话簿上传到手机云盘,手机一丢,整个世界就失联了。幸亏爸妈的电话记得牢牢的。听到陌生电话,爸爸毫不犹豫地接通了,听到是女儿吴娥,爸爸惊喜中带着抱怨说,娥娥啊,可把你妈吓坏了!你是被什么风吹走了啊?!“帕米尔的风”,有这么厉害吗?

爸爸也知道“帕米尔的风”。但爸爸所说的,显然不是柯克纸的网友。爸爸并不知道女儿与柯克纸分开了,当然无从知道柯克纸在帕米尔高原有个网友,而且影响着女儿的婚事。爸爸至所以知道“帕米尔的风”,就是关注女儿获得的边疆知识。今天割什么风呢?这是爸爸的习惯问候。爸爸知道了阿克陶天气分两种,就像人的心情有对应的“两分法”一样。

八月份刚到阿克陶时,吴娥忙于开园建班工作,难得有充足的时间跟爸妈聊天。吴娥虽然参加幼儿园工作几年了,但她刚到阿克陶,发现自己还有许多需要学习的地方,包括教学常规,包括语言习惯。作为支教老师,吴娥发现阿克陶的幼儿园与内地小城完全不同,首先是语言交流的问题。为此,阿克陶的幼儿园,教说话是主要内容,为此和孩子们玩游戏的时间大为缩水。在内地,这环节就是多余的。当然,教说话,也多是以玩游戏的形式进行,也是寓教于乐。

吴娥带的是中班,孩子们的国语水平参差不同,好在幼儿园每个班除汉族老师外,还有民族老师。这些民族老师也非常努力,每年都要进行国语水平过关考试,如果不过关就得转岗,成为其他服务岗干部。为此,年长一些的民族老师非常重视普通话训练,乐于跟支教的吴娥交流对话,以强化语感。

吴娥在北方的大学呆过,普通话不带一点南方口音,为此同学简直不相信吴娥是南方人。但吴娥对国语水平的自信,受到阿克陶语言习惯的挑战。

幼儿园的孩子每天要吃“三餐两点”,这些都是国家免费提供的,为此家长八点半准时会把孩子送到幼儿园,赶上幼儿园的早餐。每天早餐时,老师陪餐都要反复开展感恩教育。早餐是面包和牛奶,午餐是羊肉汤泡馕,晚餐是抓饭或牛奶大馕。开餐时,一群孩子端端正正坐在幼儿园桌子前。城里定居的孩子,打扮得漂漂亮亮,干净整洁。而从牧区接来的孩子,则全都是黑黝黝的,仿佛一块块被帕米尔的晒过黑石头。

看着这些黑黝黝的小牧民,吴娥总是忍俊不禁,乐不可支。吴娥说,宝贝们,大家坐端正喽,下面我们开始用餐,这些粮食是国家免费为我们提供的,大家一定要认真吃、吃干净,吃饭之前,大家先跟着老师念: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有温暖的阳光,吃上牛奶和面包,感谢国家感谢党!

“我们的祖国的花朵,祖国有温暖的阳光”,这两句是吴娥自己加上的。幼儿园工作培训中,只教了后面两句,吴娥总觉得过于直接了,于是擅自加上两句,觉得这样孩子们念起来更自然。学校领导听了也觉得好,就在园里推广了起来。

在开园的培训中,工作队反复教导,幼儿园的最大任务就是学好国语。这番餐前的感恩教育,自然也是说国语。阿克陶的孩子跟内地一样,也是三岁入园的,由于有不少来自牧区的孩子,刚开始许多孩子听不懂餐前教育,民族老师就一句一句翻译和解释。很快,吴娥就发现民族老师把一句国语念偏了。

跟吴娥搭班的民族老师是依力布,一个勤快的柯尔克孜族女子。午餐时,吴娥叫孩子们“吃汤要小心,拿好小勺子”,而依力布把“勺”念成了“所”。吴娥以为依力布发音不正,就对老师进行了纠正。谁知依力布说,在新疆阿克陶,这个字不应该念普通话的音,因为当地人民非常忌讳,认为是嘲笑的意思,是“傻子”的意思。

吴娥其实特喜欢少数民族语言,觉得听起来别有风味。但园里规定,要倡导孩子们完全说国语,为孩子们提供语言环境,这点吴娥是理解的。当面对一个餐具,国语竟然不能念标准的国语,这个道理被依力布说出来,让吴娥不由一愣。但吴娥很快认同了,跟着依力布一起改了发音。

这一天下午,吴娥从幼儿园用完晚餐,写完工作日记,就从幼儿园回实验中学住处。工作日记里,吴娥自然写下了尊重民族风俗这件小事。一路上,吴娥独自行走,念着“勺子”的发音,感觉特有意思,就想着要把这趣事说给爸妈听。夜幕降临,爸妈一定去体育馆散步了吧,吴娥通起了视频,果然是小鸟巢的塑胶跑道上。

吴娥说,我这里还是白天,你们看,蓝蓝的天空,红色的晚霞,多美!妈妈说,美是美,就是太偏远了!吴娥纠正说,不是新疆太偏远了,而是江西太偏远了!北京太偏远了!哈哈哈!还记得去年在新疆伊犁时当地向导说的话吗?

爸爸问,新疆天气好,天一直这么蓝吗?吴娥说,天气就像心情,总是分成两种,有好就有坏。爸爸说,这好坏又是由什么决定呢?吴娥说,阿克陶的天气由帕米尔的风决定,吹西北风时是好天气,割东南风时就是“下土”。

下土天?不就是沙尘暴吗?爸爸担心地说。吴娥说,下土天,就是东南风,从沙漠割来了尘土。这几天,

最新小说: 顶级弃少二 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 在妖怪幼儿园当大厨 暴君的小怂包 春日迟婚 我的天,他做菜会发光 追凶十三载 穿成七零女配,和女主换亲后躺赢 青仙问道 人坏被人妻[快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