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弄巧成拙(1 / 1)

皇太子册立大典日期越来越逼近,却横生了熊廷弼这档子事。孙承宗快七十岁的人了,心急两头慌,很快累病了,只不过咬着牙硬撑着。

泰昌六年八月十四日,孙承宗到乾清宫西暖阁中报告:

"臣与袁可立、文震孟等议定,天气炎热,不可停灵太久,八月十五日熊兆珪扶棺南下,由瞿式耜、高迎祥、罗汝才带领三百锦衣卫护送,礼部派一名侍郎三名郎中跟随前往,替熊家料理丧事。"

常洛说道:"让长哥和杨嗣昌护送熊廷弼回江夏。"

熊廷弼己经备极哀荣了,可是皇帝犹嫌不够,孙承宗心里禁不住生起一股醋意,拱手说道:

"陛下圣明,若不是皇太子册立大典在即,臣也想送飞白回乡。他这么突然就死了,臣真的好不习惯,坐在堂中办事,总疑心他要推门而入。同朝为官这么多年,臣事事让着他,吵过无数次架,却没有一次吵过他的,臣想想都不服气!"

常洛扑哧笑出声来,"宰相肚里能撑船,所以宰相还需先生做。"

孙承宗长叹一声,"哎!熊廷弼不到六十岁,怎么就突然死了呢?大概是军旅劳顿把他熬干了。他死前半个月,邀臣到他家喝酒,臣忙得脱不开身就没去。世间再无熊廷弼了,想来真是后悔!"

夕阳照在脸上,显得他格外苍老。

八月十五日,熊廷弼灵柩起运。

常洛亲自送到京郊七十里,朝中勋贵、皇亲、文武大臣倾巢而出,送行的队伍长达二十里,场面极其隆重。

朱由校、杨嗣昌、瞿式耜、高迎祥、罗汝才将熊廷弼灵柩送至江夏县,安葬于流芳镇青龙山脚下。

红霞满天,照着滚滚长江从山前流过,江北岸江南岸升起袅袅炊烟,渔舟唱晚,放牛娃牵着牛慢悠悠走过。

熊廷弼离家四十载,终于回到了朝思暮想的家乡。

泰昌六年八月十九日,朱由检正式册立为皇太子。

常洛以孙传庭为枢密使,卢象昇为枢密副使,瞿式耜为知枢密院事。

张献忠升锦衣卫都督,李鸿基升锦衣卫都督同知,罗汝才升锦衣卫都指挥使。

高迎祥则派往陕西,顶替杨嗣昌老爹杨鹤,任陕西三边总督。

孙元化提督京营,曹文诏提督九门。

朝中新锐涌现,孙承宗再次以年迈体弱请辞,常洛置之不理,孙承宗向袁可立抱怨:"陛下这是要把我榨成药渣。"

袁可立笑道:“咱们都是难兄难弟,彼此彼此。"

泰昌六年十月初一,朱由检到文华殿中观政。

凡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呈上来的奏折,先由朱由检看一遍,想想该怎么批示,然后由常洛批示后再让他一遍,然后发往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

这就是在手把手地教他,毫无保留地教他。

太子是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一旦被册立,就是国之储君。

太子不仅地位尊贵,还拥有独立的官署。

有朝廷重臣和饱学名儒做师傅,紧急情况下还可以监国理政。

太子就是皇帝的替身,专等着皇帝死了顶上去。

才干卓越,深得众望,皇帝怎能放心?倘若才干平庸,不能服众,皇帝又怎能放心?

扶苏贤能,赢政非得废了他,改立胡亥。

刘盈仁弱,刘邦也总想废了他,逼得吕后向张良问计请出商山四皓。

刘彻和刘据甚至兵戎相见,父子相杀。刘彻作为深宫圈养大的井底之蛙,从小被一群哈儿狗惯养长大,没阅历没经历,被一群奸佞玩得团团转,脱离实际,脱离百姓,昏愦刚愎,残暴嗜战,差点断送汉家江山。

李世民血溅玄武门,杀弟弑兄囚父,此例一开,从初唐到盛堂从来没有一个是正常的嫡长子继位,多次发生皇子政变。

朱由检熟读经史子集,对这些事门儿清,每天陪着常洛在文华殿看奏折,那真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生怕哪一句话说错了引起父皇的不满或者猜忌。

一日,常洛有意考较他,拿起一份郑崇俭送过来的奏折,问道:“太子,林丹汗屡寇宣大,如何处之?”

朱由检心中一惊,这样的封疆大事如果答得不好,必定引得父皇不快,幸好他听孙传庭和卢象昇谈论过此事。

于是假意沉思片刻,十二分小心十二分谨慎地答道:“儿臣以为,疆臣当以持重战守为第一,若无七八成把握,万不可轻率浪战,一则贻误将士性命,二则有损天朝威严。若战,则必重挫贼寇,使其胆寒而不敢轻动,此所谓以战止战,非为战而战。”

常洛满意地点了点头,"你说的很对!宣大总督郑崇俭就是这么做的,三次出战皆大有斩获。"

朱由检忙说道:"父皇谬赞了,儿臣不过是纸上谈兵,并没什么真知灼见。"

过了两三天,常洛召见孙传庭,又说起林丹汗寇边,孙传庭说的和朱由检一模一样。

常洛这才知道,朱由检不过是鹦鹉学舌,不由得心头大怒,欲要揭穿他,想想还是算了。

最新小说: 喂!当乞丐去啊? 抗战之这个杀星才9岁 武林至尊民间修行 双穿大唐:小兕子不想肥家 逍遥四公子 三国:我,真皇叔,三兴大汉 我成了汉惠帝? 庶子无为(科举) 大军阀:杀敌暴兵,建立无上帝国 大明最强锦衣卫,一曲天外飞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