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方一行刚过义兴桥,便有人从路边走出,招呼大家往水蛟村走去,一位首领带着数个头目等在村口,将刘方迎入村中,携手叙谈之间,显得极为热络。
在水蛟村休息一晚,刘方一大早便带人启程,急速返回大营。
......
崖州城下,通判郭文绍受知州张素委托,带着大批粮草,前来慰问府城援军,沈植、赵德恭等人在营外迎候,将郭通判一行让入大营之中。
燕朝文武地位差距极大,再厉害的武将,在文官面前都是小弟,而重文轻武,甚至以文治武早已成为官场惯例,因此,沈植虽为琼崖参将,也得主动向通判郭文绍行礼,并引其坐到主位,自己则在侧位陪同。
言谈之间,郭文绍认为崖东地区已然糜烂,难以挽回,倒是这海贼颇有意思,一方面残害百姓,犯下滔天罪行,另一方面,却主动成立振威军,替朝廷分忧,其中意味,还需沈将军多多探询,刚柔并济,将这伙海贼收服。
与海贼相比,前期贸然闯入榆林港的华兴人才是心腹大患,从之前州城沟通情况来看,这帮华兴人占据榆林港,大有长期定居之势,若是任其发展,迁延日久,恐怕危害更甚于海贼。
如此两伙强徒,把崖东地面搅的天翻地覆,却又互为仇寇,形成对垒,为大军围剿带来机遇。
二者之间,孰轻孰重,还需沈将军细细思量,务必厘清其中利害关系,有的放矢,将此复杂局面一一解开,既为朝廷肃清隐患,又能还崖东百姓太平光景,作为州城牧首,知州张大人亦会极力为沈将军请功。
对于郭文绍的言论,沈植连连称是,自己带大军来崖,就是要化解危局,平灭匪乱,也请州城这边能鼎力相助,互通消息,务必将海贼,夷贼一并剿灭,共建不世之功。
双方交流一通,郭文绍便起身告辞,继续前往客军大营,进行慰问。
......
和沈植这边相谈甚欢相比,郭文绍和宋应存的交流却十分艰难,不管郭文绍如何暗示,宋应存只言平贼,不管是海贼,还是夷贼,都是朝廷大患,俱需大力剿灭,如今援军力量严重不足,还需州城这边加大请援力度,引省城大军前来,形成军力优势,一举将海贼、夷贼驱逐出去,守卫我朝大好江山。
对于宋老将军的固执,郭文绍十分无奈,只得好言抚慰,请其多多歼敌,以壮我大燕声威,心中却颇为不屑,就你这寥寥兵力,还不是飞蛾扑火,如此不知变通,如何称得上名将?
宋应存声名在外,郭文绍也不好过份拿捏,简单交接过粮草物资,便起身告辞,有沈植居中主持,想来这客军也翻不出啥浪花来。
返回之时,随行中有数人悄悄离开队伍,东行而去。
......
客军大帐之中,永安所百户焦横、乐民所百户金孟麟正在极力劝说总兵宋应存退兵,毕竟人家正经守军还在州城下观望,咱们充什么大瓣蒜。
宋应存由着他们聒噪,自己却在专注地研究舆图,就他这点兵力,直奔三亚水寨肯定是找死,从路线来讲,最好的做法是往东南方向,争取把通远巡检司拿下来,然后背靠海岸,捏住海贼尾部,待时机成熟,便可攻击海贼。
若是不能拿下巡检司,与海贼形成对峙也是好的,至少能让其首尾不得相顾,到时沈植率领大军前来汇合,便能起到威慑海贼的作用,然后静观其变,形势定会主动许多。
若是海贼势大,从海岸登船,亦能保全军无碍。
按照宋应存的计划,客军在前,守军在后,逐步沿驿道向东威逼海贼,必能形成震慑之势,若海贼返身来攻,官军可沿海岸节节抵抗,或者干脆登船返回,待海贼势尽,再次登岸骚扰,直至其逃离海上。
在宋应存看来,驿道沿海岸修建,便是他们进军的最大优势,虽然无法歼灭海贼,但只要能让其不胜其烦,便可达到将其驱逐出境的目的,若是能打几场小仗,歼灭几股小海盗,自己这趟就算没白来。
如此进军方案,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让海贼无法全力攻击榆林港,听乡人所言,那里除了华兴人,还有数千避难百姓,若是再让海贼糟蹋一番,官府还有何信用可言。
宋应存的另外一层顾虑,便是榆林港,海贼一旦拿下榆林港,若是接受招抚还好,若是其扬帆海外,他和沈植必定难逃罪责。
待和焦横、金孟麟商量起进军方案来,二人才知刚才白费了半天口舌,老将军压根就没听进去半个字。
将自己的进军计划讲述一遍,宋应存便安排焦横去守军大营,与沈植等人商议协同事宜,遣金孟麟前往州城,向州衙汇报进军方案,以求支持。
如此步步为营,定能将海贼驱逐出三亚地区。
......
宋应存在研究攻守方案的时候,沈植等人也没闲着,和孙惟彦对着舆图研究许久,最后也盯上了位于郎凤岭附近的通远巡检司,毕竟海贼是否诚心招抚,现在还没有定论,若是其顺利得手,然后溜之大吉,作为琼崖参将的沈植,定是第一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