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砰”的一声尖响,一团白雾随即升起,将前方视线稍稍遮住。
远处的家丁跑过去查看,然后挥手致意,表示没有打中。
至于子弹的去向,经过两名家丁仔细搜寻,基本排除掉落场内的可能,估计是进了后面树林,难觅踪迹。
冯剑并不气馁,继续重复刚才的装弹过程,然后稍稍调整持枪角度,再次发射。
如此往复三次,当打出第三枪时,一个家丁兴奋地跑回来,表示幕布上多了一个破洞。
这个结果让现场众人惊异不已,三枪便能基本命中两百米处的目标,而且每枪的发射距离均能超过两百米,就其性能来讲,可谓惊世骇俗。
随后,纪伟走过去,量着步子,让那几名家丁将竹竿调整到一百米处,待准备停当后,示意冯剑继续演示。
这次的命中率稳步提升,三枪中有两枪命中幕布,羽胜麒等人立时激动起来,看向冯剑的眼神中,充满了热切和渴望。
再次调整竹竿到五十米距离后,冯剑已对这枝火绳枪得心应手,又打了三枪,全部命中幕布,现场顿时传来阵阵喝彩之声,连一向稳重的羽胜麒都忍不住吆喝起来,手按在谭光奇肩上,眼睛却盯着冯剑手中的火绳枪,恨不得亲自上手操练一把。
接下来的讲解中,冯剑主要说了两个重点,一个是火药的分类和装配。
发射药和引火药是不同的,其中发射药尽量弄成颗粒状,方便装入枪管,也不容易洒落,引火药则需做成粉末状,倒入药池后,状态更为稳定。
另外就是装药的容器,冯剑用纸包装药,仅是为了操作简便,真到了战场上,这样的装药方式肯定会出问题,随便碰撞几下,纸包极易破碎。
最好的办法,就是制作铁质药罐,或者竹制也凑合,主打一个携带方便,不易损坏。
当然啦,药罐也不用装到口袋里,直接用绳子串起来,挂在身上,效率肯定更高。
装药罐的作用,主要是保证每次射击的火药用量能够合理、均等,若是直接用手抓药装入,少了影响发射,多了容易炸膛,破坏枪管,都是必须严格禁止的行为。
还有就是引火药罐,其形态不必和发射药罐相同,只要便于倾倒即可。
另外一个重点,就是铅丸的装备,最好能由专人制备,这样能确保品质优良、一致,对枪管的磨损也会降至最低。
如果在战斗中,铅丸耗尽,再让士兵自行制备,应该也没问题,相应的铅块、简易设备,平时带着就行了。
像福兴寨这种小规模队伍,主要任务又是守卫码头,肯定用不着士兵自制铅丸。
从具体战斗场景来看,一名操作熟练的士兵,一分钟之内能射出两发铅丸,就算不错了,想发射更多,可能也没机会。
像那种小规模冲突,一人射出两发,一百人就是两百发,对面的敌人又在百米距离之内,要么被击溃,战斗即告结束,要么人家不顾伤亡冲了上来,你也就没机会射击了。
战场进入混战阶段,拼刺刀,或者拿燕朝刀枪互杀,才是最终场景。
说到这里,冯剑又提出一件注意事项,那就是药池盖上装配的弹簧,这玩意儿可是高科技,用坏了可没地方补去,平日训练时,务必加强保养。
如果弹簧失效,士兵在操作中,就要增加一项拨开药池盖的动作,也是能正常使用的。
关于这批火绳枪的材质,可是用真正的精钢打造而成,绝对不会出现炸膛的风险,靠当下燕朝的技术条件,肯定是生产不出来,务请大家多多珍惜。
说白了,丢了、坏了,根本无法补充。
冯剑唠叨了半天,也不知道大家能听明白多少,倒是个个跃跃欲试,显然对试枪兴致更足。
无奈之下,冯剑只好放弃后面队形演练的讲解,指导着众人先后上场试枪,整整折腾了一天,一直到傍晚,大家才兴致满满地返回寨中。
......
冯剑在军寨训练场指导大家试枪的同时,赵明的寻矿工作也有了进展。
首先是耐火粘土的问题,钟绍康表示这东西他见过,和从化大铁炉上用的耐火泥功用一致,取土之地就在广州城西北一带,如果首长们需要,他可以领大家前往查勘,并居中说合采购一事。
对于赵明来说,这倒是件意外之喜,按照田毅等人提供的图纸,却是要到清远一带,路途就比较远了,采掘、收购诸事,定会无比麻烦。
交流之间,钟绍康表示那东西确实耐烧,但要用来制砖,怕是难度不小,他们这边曾经试过,根本无法烧结。
赵明虽然不认可钟绍康的结论,但人家能通过自己一番描述,直接联想到耐火泥,显然是行家里手。
作为从化大铁炉的老板,钟绍康的能力绝对不容置疑。
当然啦,没有工业鼓风机,没有煤炭这种高热值燃料,燕朝人弄不出耐火砖来,也属情有可原。
耐火粘土有了着落,剩下的就是高品质硅石了,没有这玩意儿,炼焦炉根本搭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