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开始买小丫鬟,培养厨娘。
因为李素素给的方子,各种吃食做起来都不难,一人学一样,用不了几日就能出师。
当然,根据李素素的建议,府里的丫鬟可以优先报名学习,学会了会分到各种店铺当掌勺娘子。
王氏令管家找了工匠来府里,专门拨了一个院子,用来盘各种灶台,烤烧饼的炉子,摊饼的鏊子,凡是方子上要用到的炊具,王氏都想方设法找人做了出来。
一下子她忙得脚不沾地。
王嬷嬷跟着帮忙,也没时间各种抱怨。
李素素也没闲着,因为这些吃食是她弄出来的方子,所以她要教选拔出来的丫鬟做出成品。
好在她只费费口舌,指点丫鬟们做各种吃食可以同时进行。
这会她在教一个叫小春的丫鬟做梅干菜烧饼,“揉面的时候加点油,磕两个鸡蛋加在面里头,口感更好。”
小春依言照做。
她又去看下一个丫鬟,这个丫鬟做的是炸酱面,只要浇头做的好,面就成功了一半。
丫鬟烧热油,把准备好的黄豆酱和切得碎碎的肉丁放锅里炸,香味四溢。
炸好酱,再把配菜青瓜和胡萝卜刨成丝,刨丝的工具是李素素找木匠做的,王氏见到后惊为天人。
以往要把各自菜瓜切成丝,可考验刀口了,没个好几年练不出来。现在有了工具,是个人都能顶得上人家多年的刀功。
李素素见王氏喜欢,把切片的,切成花形状的,星星形状的工具也让木匠做了出来。
并在玩具店里上架,颇受孩子们追捧,家里大人看见他们玩的工具后,也纷纷惊叹,去玩具店抢购。
并感叹,明明是厨具,怎么当成玩具卖呢?
盖因李素素只有这么一个店,里面所有商品,皆用竹子和各种木材所做,厨具亦然。
下一个丫鬟做的是凉面,没有辣椒做调料,味道不够香浓,好在这年头的花生酱很香,加点蒜汁,配出来的拌酱风味独特。
李素素喜欢在拌面里加一些炸好的花生碎,味道更香。
丫鬟们练习厨艺时,做出来的东西也不浪费,分与各院品尝。
再有多的,李素素让小厮送到了慈幼局。
因府里十来个丫鬟从早到晚不停歇的练习手艺,所需食材也很多,李素素见她们步骤都记住后,也加入了采购大军。
主要是她想遛街。
她刚到了集市,就被一黑瘦干巴的老头喊住,“李姑娘!”
“是李姑娘吗?”
老头身后跟着一个同样穿得破破烂烂的小男孩,小男孩瘦得皮包骨头,一样黑瘦的脸,看见她后眼睛很亮。
老头自报家门,“两年前姑娘让我们给您家送柴火,送了几个月后,您家出了事,好在如今您家否极泰来!”
“敢问姑娘,现在府上还需要柴火吗?”
李素素努力回想,好像是有这么一对祖孙,给她家送过柴火。
老头问完后,紧张得搓衣角,弯着的老腰一直没站直,恭敬地等她回答。
他也是没办法,时值夏季,柴火不好卖啊。
大户人家冬季用的柴火要多些,夏季洗澡的水可以放在太阳底下晒热,又不用烧火取暖,单单做饭是烧不了多少柴火的。
而卖柴薪是老头家唯一的收入来源。
家里两亩薄田,种出来的粮食自己家吃都不够,还要打柴贴补才能果腹。
李素素想着府里本来就需要挺多柴火,就让祖孙二人跟她走一趟,把他们的柴都挑到后门。
“以后来城里卖柴,像往日那般,直接挑到我家来吧。”
老头儿挑起百多斤重的柴火,也不用她带路,健步如飞的走在前头,嘴里惊喜地千恩万谢。
到了李府后门,李素素干脆让老头把柴火挑到柴房,又问小男孩吃过饭没有。
小男孩不敢直视她,低着头腼腆地摇头。
“那你们等我一下。”
她去取了几份丫鬟们练手做出来的炸酱面,满满一大盆让丫鬟端来送给祖孙俩尝尝。
然后给他们结了今日送柴薪来的银子。
老头见装着面条的瓷器光洁如玉,边沿还描绘了蓝色的花纹,看着就很贵。
他生怕自己失手摔了,搓着手并不敢接。
李素素让丫鬟带他们带到门房吃饭的地方,让他们坐下来,吃完再回去。
小男孩看着瓷盘里,油光发亮,酱汁饱满的面条就移不开眼睛。
更别说面条上头,还拌了肉沫。
这就是城里人的吃食吗?
风一动,就有阵阵的酱香和肉香扑鼻而来,祖孙二人忍不住咽口水。
老头拒绝的话再也说不出来。
一个劲说李姑娘人美心善。
老头和孩子跟着丫鬟去了门房的小屋子,就着简陋的桌椅吃面。
门房原本还不饿的,见他们吃的香,也一声声喊丫鬟好姐姐,能不能给他也取一份来。
老头连忙把面条往门房方向推了推,邀请他一起吃,“我们这盘还有好多,大兄弟不嫌弃就一起吃吧。”
门房当然嫌弃啊,他在李府多年,府中任何一个人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