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凝守夏 > 女生耽美 > 晚唐浮生 > 第七章 不动摇

第七章 不动摇(1 / 2)

(暂时不要点开,稍后修改)

(暂时不要点开,稍后修改)

“这李顺王朝也真是有意思,和满清学移风易俗倒是学得挺快,这才多久啊,一应李唐制度倒是立了起来,也是让人无语。”成都府内原吴氏族人的大宅院内,新上任的商站站长陈明撇了撇嘴,轻声自言自语道。

他来得较早,大厅里还没几个人,因此倒不虞别人听了去。不过他这番做派还是让副手苦着一张脸,悄悄扯了扯他衣袖,算是提醒了。

这会屋里坐着的大概有七八人,看样子都是武人,就是不知道是左营还是中营的人,大概是前者吧。陈明仔细观察着,发现这些人的装束很有意思,头戴红抹额,上身穿着绣有辟邪文的衣袍,下身穿着袴奴,脚蹬靴,是典型的唐代橐鞬服。很显然,这些人都是武将,虽然没带器械,但说话嗓门粗大,眉眼间顾盼自雄,这种气质文臣养不出来。

其实,李顺政权崇慕唐朝,又何止现在才有!早在当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草台班子政府的时候,就对唐代的制度非常推崇, 这大概和他姓李同时陕西出身有关,虽然他自认的祖宗是党项人李继迁。

后来李自成进北京, 虽然基本沿用明制, 但也要把名字改头换面, 带了许多唐代特色。如设置在各省、战略要地的节度使、防御使登,武散官的果毅将军、武威将军等, 总之是那叫一个喜感,那叫一个不伦不类。。

再后来山海关一片石惨败,大顺朝廷仓皇南奔湖广之后, 制度就更是混乱了,唐制、明制夹杂使用,丞相、学士互相乱叫,武官服饰杂乱,文臣穿着常服上殿, 简直比李自成时代还要更草台班子。也难怪那时候的地方士绅们看不上这帮人, 确实逼格有点低。

李顺政权真正的正规化, 还是在李过时代的后期, 吸收了不少文人士绅的大顺政权, 各项制度慢慢开始了正规化。再加上东岸人从旁协助,输送了一批培训过的大顺官员,终于使得这个拥有三十万大军的农民军草台班子慢慢转变成了受世人重视的严肃政权。

这个时候, 李顺政权制度的“唐化”再度迎来了高潮, 且看起来更加正规, 比如眼前这些武将们的装束, 活脱脱一个李愬雪夜入蔡州后见宰相裴度的装束, 让人看了颇是感慨。

“站长, 这大顺和李家是陕西人,朝中重臣、大将也多数出自陕西或者是陕西人后裔,对唐代文化有所偏好, 却也寻常,没什么值得指摘的。”副手看了眼已经有些喧闹的门口,低声说道:“站长可切勿再说这些话了, 影响不好啊。”

“知道了,知道了。”陈明不耐烦地摆了摆手, 看着门口涌进来的一堆穿着青绿之色的文官,话到了嘴边又生生咽了下去, 转而看着面前一个酒盅,干脆自斟自饮了起来。

这波人应该是成都及周边的府县官员了, 当然也有不少是刘忠贵幕府的要员, 其中尤以节度掌书记刘奇为重,此外还有一些推官、巡官、判官之类的职事官。看得出来,这次是大顺在成都的文武官员的一次重要聚会了,并且还邀请了陈明等来自东岸的客人。

人来得多了以后,宴会厅内不可避免地嘈杂了起来,很多熟识的人凑到了一起开始闲聊,不时爆发出一阵笑声。陈明面无表情地看着这些李顺政权的官员,心里嘀咕着这些人的精气神倒是不错,这可能和他们正处于上升期有关,以前他去过福州的郑氏幕府,那官场文化真是让人惨不忍睹,有着一股很浓重的会党香堂气息,这大概和他们的出身有关。

有一些人看到陈明这等“奇装异服”的人感到奇怪,也端着酒杯上来打招呼。不过陈明对这些低级官员不是很感兴趣,本不欲搭理,但考虑到日后可能还要与他们打交道,因此便耐着性子一一结识了下,很是喝了不少酒。

刘忠贵是最后几个来到的。他穿着一身绣着“大雁”的节度使袍衫,据说还是皇帝李来亨赐下的,以嘉奖左营攻伐四川的功劳。陪伴刘忠贵一起进来的,有都押衙何征、都虞侯曹玄礼、衙前都知兵马使刘正己(刘忠贵长子)、左厢兵马使张光翠、右厢兵马使张景春等人,都是刘忠贵比较亲近的部将了。

因为清军尚盘踞在川北的原因,再加上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左营总权将军刘忠贵已经获得了四川节度使的头衔,正式开衙建府。这其实在大顺军中也是惯例了,比如当年郭升率军进入江西,拓地千里,就领了江西节度使的头衔——早在1644年的时候,郭升其实就已经得到了永昌皇帝李自成授予的山东节度使的头衔,这对他来说并不新鲜。

当然刘忠贵是左营老大,严格说起来早就自己管自己多年了,这次在成都建了幕府,也不过是将原来的班子全套移植过来罢了,顶多再吸收一些四川的降官。但李来亨颁了圣旨,赐节旄,到底有所不同,说起来是正式了很多,也更有官威了。

刘忠贵入场后,节度掌书记刘奇、支度判官林成龙、营田判官赵有容等

最新小说: 糟了:家里竟成了交通站! 谍战:开局叛逆者,谁有我更拽! 四合院:何雨柱的年代生活 假面骑士:完蛋!我被美女包围 不死者之王:独自走上登神之路 四合院:悟性逆天,七级工程师 快穿影视剧之老丁和江德福是连襟 重生捷德:你管这叫实验品 被迫成渣男的我今天也在努力洗白 斩神:随便起的后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