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光元年底,以皇后折氏、监国太子邵承节为首的一行人抵达长安,邵树德亲出宫城迎接。
当晚,老夫妻二人同床共枕,所有野女人逃得无影无踪。
如此一连数日,直到除夕中午,邵树德在太极殿召见中书省、尚书省、理蕃院、南北衙枢密院主要官员。
所有人都发现,圣人气色明显好多了。
皇后来了,是真的有用啊!圣人至少不再荒淫了。
邵树德神清气爽地坐下,仔仔细细看着众人。
唉,少了好几个。
政事堂七位旧宰相之中,陈诚、赵光逢、萧蘧、卢嗣业、王溥还在。
宋乐在出征前就病逝了,顶替他进入政事堂的是杜光乂。现在杜光乂也回家养病了,杜晓出任户部尚书,但并未入政事堂。
邵树德回来之后,拔擢他进入政事堂,成为宰相之一。
礼部尚书封冠卿病逝,邵树德调兵部尚书王溥为礼部尚书,又拔擢直隶道巡抚使韩建为兵部尚书,入政事堂,成为七位宰相之一。
这是一次让人瞩目的人事任命。
韩建此人在治理地方上颇有一手,无论是担任会州刺史还是直隶道巡抚使,都干得非常出色。但他以前是个武夫,大老粗一个,还不识字。
当官之后,刻苦自学。每天刻几个字在胡床上,反复辨认、学习,后来终于算是“粗通文墨”。
这样一个人当宰相,比较少见。圣人是真的不论出身,只看有没有本事。
南衙枢密副使胡真没有到场,在洛阳家中养病。
北衙系的倒都还活蹦乱跳,全数到场。像任遇吉、徐浩以及接替杨爚出任北衙上院枢密使的李唐宾,他们这一批人与邵树德同时代。除李唐宾年纪较大,身体已经不太好之外,其他两人都还不满六十,身体看样子还算健康,没有明显的疾病,应该还能活一些年。
“书都看了吧?”邵树德扫视一圈后,问道。
“看完之后,只觉圣人学究天人,老朽自愧不如。”
“汗透衣背啊,若非圣人点出,我还想不到这层。”
“此书堪为屠龙要术,臣佩服之至。”
“看了。”
“看完了。”
“看不太懂。”
“真的假的?”
……
回话的风格不太一样。
比较文绉绉的是文臣,大大咧咧的就是武将了。
待众人回话之声稍止,邵树德出言问道:“你们觉得该怎么办?”
众人你看我,我看你,都在等一个人起头。
陈诚地位最高,当仁不让,直接说道:“臣以为,当多管齐下。”
“怎么个多管齐下法?”邵树德问道。
“南方广阔,每及战乱,都有北人南下,如衣冠南渡那次。”陈诚说道:“陛下曾言,湖南可养一两千万人,而今只有一百万。湖北可养一两千万人,而今亦只有百万上下。由此可见,南方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账不是这么算的。”邵树德打断了一下,道:“以湖南为例,它现在确实只能养一百万,或者多一些,但最多两三百万,两千万人则不可能。要想养这么多,你得进行开发,排干沼泽、清除草甸、砍伐森林、修建道路、开挖沟渠、疏浚河道等等,只有这些都做到位了,湖南才能养更多人。”
清代为什么人口那么多?都说外来物种,其实并不是那么回事。
玉米刚引入中国的时候,未经驯化,并不适应本地环境,又没育种,故产量极低,还不如种植传统农作物。
红薯倒是有一些作用,将以往一些无法利用的丘陵给利用上了。
但这两种农作物,在清代的种植比例不高,并不是粮食的主流。
之所以能养那么多人,在于清代大规模兴修农田水利设施,将一部分下田变成中田乃至上田,同时围湖造田、砍伐森林,耕地面积大增,这才是主要原因。
邵树德讲的就是这回事。
湖南能养多少人,对应的是能够稳定耕作的农田数量。在如今这会,大部蛮荒,到处是处女地,显然养不了两千万人,最多两百万。
“臣知陛下之意。”陈诚说道:“臣只是指出,整个南方的空地还很多,可以容纳非常多的人口。将来如果北方人口大增,田地不够,可移民南下,缓解矛盾。”
邵树德点了点头,又道:“陈卿继续说。”
“第二条办法其实差不多。”陈诚说道:“臣闻辽东虽然天寒,但一年种一季还是不成问题的。又土多沃壤,亩收很高,或可大举移民。”
“不错。”邵树德又点了点头,道:“继续。”
其实,攻灭契丹和渤海,算是邵树德给大夏的续命之举。
历史上小冰河时期,辽国、金国在东北的屯垦人口却大增。尤其是辽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