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能够在马沅这边,如此言语无忌,就在于马沅当年的科举座师,就是关翳然的太爷爷。
铁打的吏部老尚书,流水的侍郎和郎中。
此外马沅在跻身三品高官之前,每三年一次京察大计,马沅不管是在京还是地方为官,次次都是毫无悬念的甲等评语。
这就使得上柱国鄱阳马氏出身的马沅,当初在吏部衙门,三年七迁!
这让马沅得了个让人眼红的官场绰号,“马甲”。
所以在户部衙门里边,最喜欢骂人的马沅,唯独不骂关翳然。
当然除了这么一层关系,关翳然的算账、尤其是查账本事,确实不差。
夜幕沉沉,宝瓶洲东方地界,已经脱离大骊藩属身份的青鸾国。
当了不少年的礼部尚书李葆,今天亲自待客,客人是一个在宝瓶洲山上山下都籍籍无名的人物。
柳蓑。
这个青年练气士,是青鸾国本地人氏。
李葆是一身书卷气的老人容貌,等到他关上书房之后,就变成了大骊王朝的织造官李宝箴。
早年李宝箴在担任大骊绿波亭头目谍子的时候,就在青鸾国这边换了个官方身份,升官很快,很快就当上了礼部侍郎。
主持过多场会试,当之无愧的一国手掌文衡者。
此外李宝箴还是青鸾国在内,数个昔年大骊藩属国的幕后太上皇,山上各个仙府,山下江湖门派,都在李宝箴的掌控中。
柳蓑原本不想见李宝箴,但是他的一处秘密府邸,竟然遭贼了,不用想,就知道是李宝箴的不告自取。
桌上摆着两只碗,一碗墨汁,一碗清水。
这间书房,没有任何一本圣贤书籍,都是“于科举功名无益、于世道民心无补”的杂书。
李宝箴给自己倒了一杯酒,率先坐下,伸手虚按两下,示意客人别客气。
柳蓑犹豫了一下,坐在与之相对的那条椅子上。
对椅如对弈。
李宝
笑问道:“王-毅甫呢,这些年你们有见面吗?”
柳蓑默不作声。
当年柳蓑的自家老爷,后来的大骊陪都礼部尚书柳清风,在家乡青鸾国一个小县城当父母官,王-毅甫当时就是当县尉,后来等到柳清风换地方,去一个鸟不拉屎的边境小郡当太守,王-毅甫跟着一起,一路当车夫。柳蓑作为柳清风的书童,或者说是半个学生,那会儿就跟这位性格豪爽的王县尉关系不错,因为对方经常陪着柳清风一起喝酒。
好像王县尉只要开口,能够让总是独自微皱着眉头想心事的自家老爷多说几句话。
记得有次喝酒,王-毅甫就曾经询问自家老爷一个问题,想要知道是怎么看待山上的。
柳蓑因为当时喝了酒,记不清太多,但是自家老爷与王县尉的那场问答,其中一个道理,让柳蓑至今记忆深刻。
在自家老爷看来,山上的修道之人,所谓的神仙,其实就只是拳头大一些的凡俗夫子,仅此而已,几乎少有例外。
柳清风当时还有一个问题,是问柳蓑的,当然更可能是一种夫子自道且自问,与守不守规矩有关,包括制定规矩者在内。
李宝箴指了指桌上的一本册子,笑道:“柳蓑,你是一个很谨慎的人才对,所以我就更奇怪了,你到底是怎么想的,这种东西也不记在心里,胆敢写在纸上?”
那本册子上边,是一桩环环相扣的谋划,矛头直指一个随便一根手指头就能捻死柳蓑的大人物。
双方年轻差不多,可是境界相差太多了。
柳蓑依旧不开口。
李宝箴问道:“还是说出自柳尚书的想法,你只是帮忙笔记下来?”
柳蓑终于开口说道:“如果是我老爷的想法,你拿到册子,肯定都在算计之内。”
李宝箴点点头,“大概是这样的。”
记得当年旁观一场柳老尚书的“下酒菜”,有个做贼心虚的山上门派,就要泄露一桩丑事了,托关系找到柳清风帮忙,柳清风就帮忙虚构了一场类似的丑事,在山上闹得沸沸扬扬,山水邸报都在聊这个,结果当然只能证明那个门派是清白的,然后又来了一场中伤这个门派的流言蜚语,修士便又开始辛辛苦苦自证清白,在那之后,等到真正的丑事“被”揭发,山上山下,都不以为然,再不愿刨根问底。
李宝箴找到柳清风,后者只是轻描淡写一句,这就叫看热闹,同样的热闹,往往热闹不起来。
当然作为回报,那个小有家底的门派,砸锅卖铁,暗中主动将一大笔神仙钱送到了洛京户部。
李宝箴至今都不清楚,那桩丑事的真正受害人,都来不及揭发仇家的一个江湖小门派,有无得到一个他们感到满意、或是内心真正认可的那种公道。
至于桌上那本册子,柳蓑在里边记录那桩谋划的切入点,算是针对陈平安的先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