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陶炼自然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苦口婆心地进行劝说,描述演习上自己人是如何的惨败,官兵的抗倭军阵是如何的神勇,打得他们毫无还手之力。 之所以没有在谈判桌上据理力争,实在是迫于对方的武力威胁,底气不足,不敢出言相争。 印象里的官兵都是疲软懦弱的,海盗们没有亲眼见到当时的情形,根本不信这话,权当他是在夸大其词,认为是参与演习的人能力不济,自己打不过,还硬说是朝廷神勇。 甚至还有人开始阴谋论,猜想是不是朝廷给了陶炼什么天大的好处,诱惑得他要“卖兄弟求荣”,以手下人的性命作为投名状,同朝廷换取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一时间非议四起,帮里头每天吵来打去,闹起了内讧。 陶炼对此头疼的厉害,就他自己来说,他还是偏向于答应招安。一方面毕竟他年纪大了,再斗也斗不动了;另一方面朝廷有了抗倭特军,以后必定势如破竹,若不趁眼下的机会归降,早晚要被清剿干净。 可手底下的人不服,陶炼也不敢瞒着他们擅自答应梅峰等人,不然只怕将来麻烦更大。 正当陶炼发愁之际,随从进来通报道:“帮主,高世殊来了。”